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体的意思、圣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体的解释

(1) [emperor's body]∶旧指封建国家皇帝的身体

(2) [symbol of Jesus' body]∶天主教徒在做弥撒时把面饼代表耶稣的身体,称为“圣体”,教徒领食,称为“领圣体”

详细解释

(1).旧称皇帝身体。亦借指皇帝。《汉书·王嘉传》:“今圣体久不平,此臣 嘉 所内惧也。”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南闚北户,西巡王城,翱翔万域,圣体浮轻。”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昨者圣体不安,纔经累日,穆卜罔害,勿药有瘳,此所以表北极之长尊,配 南山 而永固者也。”《宣和遗事》后集:“ 汪佰彦 、 黄潜善 从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圣体耳。’”

(2).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为“感谢祭”。天主教、东正教圣事之一。传说 耶稣 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分给门徒们领食。至今教徒们以在弥撒时领食面饼和葡萄酒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运动后,新教各派改称圣餐。

(3).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host。意为“牺牲”。天主教称弥撒时经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领食的面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圣体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释义,主要涵盖宗教与古代尊称两个维度。

  1. 宗教语境中的“圣体”

    在基督教(尤指天主教、东正教)中,“圣体”指圣餐礼仪中经过祝圣的饼与酒,象征耶稣基督的身体与血。该概念源自《新约圣经》中耶稣设立圣餐的记载(《马太福音》26:26-28),信徒通过领受圣体与基督建立灵性联结。根据《天主教教理》第1374条,圣体被认定为“基督真实临在的圣事”,具有神圣性与超越性。

  2. 古代汉语中的尊称用法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圣体”曾用于对帝王身体的敬称,如《后汉书·李固传》记载“陛下圣体久劳”,此处强调帝王身体关乎国家社稷,需谨慎养护。这一用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君主权威的尊崇。

权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圣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古代尊称(世俗含义)

  1. 皇帝身体的代称
    旧时专指封建国家皇帝的身体,常出现在奏章或颂文中,体现对君主的尊崇。例如《汉书·王嘉传》记载:“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内惧也。”
    延伸用法:亦可借代皇帝本人,如曹植《冬至献袜颂》中“圣体浮轻”即指帝王出行时的仪态。

  2.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唐代元稹在《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中,用“圣体”表达对君主健康的关切。


二、宗教术语(天主教核心圣事)

  1. 象征意义与仪式
    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感恩祭),指弥撒中祝圣的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耶稣的身体与血。信徒通过领受圣体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中的牺牲,并相信其带来救赎。

  2. 不同教派的称呼

    • 天主教/东正教:严格遵循“圣体”概念,视其为七件圣事之一。
    • 新教:多称“圣餐”,弱化实体转化的教义,强调纪念意义。
  3. 神学内涵
    天主教认为圣体是“耶稣的天主性、人性、灵魂、宝血、肉身全隐藏在面酒型内”(即“实体转化”学说)。


总结对比

语境 核心含义 典型用例 来源
古代中国 帝王尊称 奏章、颂文
基督宗教 圣事象征 弥撒仪式

如需更深入的宗教仪式解析或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天主教教理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抱愤表现鬓蓬避盈草签侧击朝野上下呈递丑状大当登朝点划燔煨风龙阵附扁和缓俘庙福星工作盥馈孤星寒疝呵壁问天后遗症皇祚互惠隳形家道从容俴收奸衅见星焦虑交心街道司解惑锦杠九旗机叶开禁康济来集留芳鸬鸟船门下生鸣磬名儒拟墨平殄谦婉衾襚泉薮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沈厄胜绝蝨建草室氏停辛伫苦猥滥纹丝不动小竈夏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