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禖的意思、郊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禖的解释

古帝王求子所祭之神。其祠在郊,故称。《诗·大雅·生民》“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毛 传:“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嬪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 郑玄 笺:“ 姜嫄 之生 后稷 如何乎?乃禋祀上帝於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 陈奂 传疏:“郊禖即禖,宫於郊,故谓之郊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郊禖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中的专有名词,指为祈求子嗣而在郊外举行的祭典。该词由“郊”与“禖”组合而成:“郊”意为城郭之外的特定祭祀场所,“禖”通“媒”,指主管婚姻生育的神灵,又称“高禖”或“郊禖神”。

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帝王于仲春之月“以太牢祠于高禖”,通过献祭猪、牛、羊等祭品,祈求神灵赐予子嗣繁衍。仪式中由天子主持,后妃及九嫔皆需参与,并伴有授弓矢于求子者的象征性仪程。汉代学者郑玄注疏指出,此祭祀源于殷商始祖契之母简狄在郊外祭祀禖神后受孕的传说。

从文字学角度考证,“禖”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其字形构造包含“示”(祭祀)与“某”(通“媒”)的会意,印证该祭祀与生殖崇拜的密切关联。清代学者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强调,郊禖之祭实为上古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结合形态。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礼记·月令》郑玄注及《毛诗传笺通释》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郊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育祭祀对象,其含义和祭祀文化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郊禖是古代帝王为祈求子嗣而祭祀的神灵,因祭祀场所设在都城郊外而得名。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毛传记载,与"高禖"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二、祭祀仪式特征

  1. 时间与祭品:在"玄鸟至之日"(春分时节)举行,使用最高规格的"太牢"(牛、羊、豕三牲)作为祭品。
  2. 参与人员:天子亲自参与,后妃率领嫔妃侍从同行,通过"授弓矢"仪式象征祈求男嗣。
  3. 功能演变:从单纯求子发展为包含婚姻媒介功能,故"禖"与"媒"相通。

三、形象与考古印证 早期形象为具有丰乳肥臀特征的成年女性,如辽宁红山文化出土的孕妇状女神陶像。汉代画像石中则出现怀抱婴儿的拟人化形象,印证了其生育神属性。后世逐渐与伏羲等男性神祇结合,形成复合型神格。

注:更多文献细节可参考《礼记·月令》《诗经》毛传注疏等典籍,考古发现详见红山文化遗址报告。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搬调彪发波厮察捕垂花门慈宫賨钱丹蛇定估放解泛阶风景区高垒深壁规儆固让鼓橐海王耗竭痕璺惶怖荒瘠惠泽监室假情及辰捷猎诘戎治兵借一鸡毛官晋祠精苦极言课堂诳绐流烂乱化卤瘠论疏駡駡括括妹婿明甫前达生禄神功圣化绅士协定使靳双季稻讨逆特赐题咏缇缯侗侗危几五石六鹢下马看花筅箒下野携家带口新丰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