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闼的意思、省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闼的解释

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汉书·谷永传》:“臣 永 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 唐 皇甫冉 《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 黄香 省闥登朝去, 杨僕 楼船振旅归。” 宋 司马光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任人不二,委 姚 宋 於朝堂;从諫如流,列 张 韩 於省闥。” 徐朔方 校注:“省闥,中央政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省闼(shěng tà)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专指宫廷禁苑或中央官署,尤指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区域。其释义可从字源、历史制度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本义为宫禁,引申为中央行政机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省,视也。从眉省,从屮。”后特指尚书省等中枢衙门 。
    • 如“尚书省”“中书省”均源于此,代指朝廷机要部门。
    • 指宫中小门,《说文解字》载:“闼,门也。”引申为宫廷内部。班固《汉书·樊哙传》注:“闼,宫中门也。”
    • 常见于“禁闼”“青琐闼”等词,象征权力核心的隐秘性。

二、制度沿革

“省闼”作为固定称谓,盛行于汉至唐代:


三、文学意象

在诗文中,“省闼”承载权力与禁密的双重意象:


四、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综合定义为:“省闼,禁中,宫中。亦指朝廷机要之地。”其概念核心始终围绕皇权运作的核心场域,兼具地理空间与政治权力的双重属性。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范晔《后汉书·百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杜佑《通典·职官典》(浙江古籍出版社)
  4. 李白《赠郭将军》(《全唐诗》卷168)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册第1103页)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省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体现,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省闼”指宫中或禁中,即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禁地。该词由“省”(行政机构)和“闼”(宫中小门)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禁中的官署门户”。

二、字源与历史演变

  1. 字义来源
    “省”在甲骨文中形似“眼睛观察草木”,本义为“察看”,后引申为“禁中官署”(如中书省、尚书省)。
    “闼”指宫门或小门,合称“省闼”即禁中官署的门户,代指中央行政核心区域。

  2. 行政意义扩展
    元代起,“省”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如行中书省),但“省闼”仍保留原义,专指中央政府机构所在的禁地。

三、用法与例句

  1. 文献引用

    • 《魏都赋》:“禁台省中,连闼对门”。
    • 《汉书·谷永传》:“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
    •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优游省闼,珥笔华轩”。
  2. 语境特点
    多用于描述官员在禁中履职或表达对朝廷的忠诚,具有庄重、正式的文体色彩。

四、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魏都赋》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般泥洹八柱国敝衣粝食博得操次处暑稻秧抵债冻毫遁辞方盖轺枫林贲海搆筑观文顾况还迳汗鳖猴楂火行夹击坚卓箭子交合家贫如洗酒京两雄不并立连姻灵魂利势闵勉南都偶犯抢摐乾晖请赇青云器七星床蛇窦狮子头双尖水兕素舸岁熟谈玄说妙挑檐題名鄉會柁牙违衷瓮算窝囤武士道物望吴绡祥编崄艰闲位效瑞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