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鏰子的意思、鏰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鏰子的解释

原指 清 末不带孔的小铜币,十个当一个铜元。后把小形的硬币叫钢镚子或钢镚儿。也说镚儿。 刘半农 《扬鞭集·面包与盐》:“两子儿的面,一个錋子的盐,搁上半喇子儿的大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鏰子(bèng zi)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方言色彩和货币计量含义的名词,其核心释义与历史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旧时流通的小额铜质硬币,特指清末至民国时期发行的无孔铜元(区别于中间有方孔的制钱)。其面值通常较小,如“当十文”等,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该词常见于北方方言区,尤其在京津冀一带的口语中使用频繁。

二、方言特性与用法

在北方口语中,“鏰子”常引申为钱的泛称或货币的最小单位,带有市井生活的通俗色彩。例如:

三、历史演变

“鏰子”源于清末铜元(俗称“铜板”)的流通。随着货币制度改革,铜元逐渐被镍币、铝分币取代,但“鏰子”作为小额钱的代称仍保留在方言中。其名称可能源自铜币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拟声词“鏰”的衍生)。

四、现代语境

当代普通话中,“鏰子”已较少用于实际交易,但仍作为怀旧词汇或方言俚语出现,常见于民俗研究、方言志及文学创作中,用以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景。


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3页。
  2.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卷五第7321页。
  3.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话词语》数据库(访问链接:http://bjhy.bnu.edu.cn/lexicon)。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北京话音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注:部分文献中“鏰子”亦写作“鏰儿”(bèngr),属儿化音变体,语义相同。

网络扩展解释

“鏰子”直接相关的权威解释。该词可能为生僻词、方言或存在拼写误差。以下提供部分发音或字形相近的词汇解释,供参考:

  1. 樝子(zhā zǐ)
    蔷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实,中药名,具有和胃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吐泻、腰膝酸痛等症。

  2. 桚子(zā zǐ)
    古代夹手指的刑具,见于明代文献记载。

  3. 籰子(yuè zǐ)
    竹制绕线工具,用于纺织或手工制作。

  4. 膫子/朘子(liáo zǐ/juān zǐ)
    方言中对男性生殖器的俗称,属俚语或秽语。

  5. 馓子(sǎn zǐ)
    一种油炸面食,口感香脆,南北地区均有制作。


建议:
若您所指的“鏰子”与上述词汇无关,可能是特定领域术语或地方方言,请补充更多语境或检查拼写。对于未收录的词汇,可参考《汉语大字典》等专业辞书进一步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

暗色迸箨必然性与偶然性策功扯挦尺头出塞寸善片长促死促灭丹浦雕金东上顿逊恶化仿生学風鑾芬葩裹餱粮厚颜混含家长礼短棘端金樱子积失酒疸狙侩跨街楼连次两情灵居灵篆离觞栾棘麦头厖大末作纳锡年光牵牛花切祝器贡轻体擒奸酒糗粮曲水让贤食报诗笺水圆説公案朔门逃窜逃疟挞责天眼通挑拨离间条脩叶贯通守伪命嫺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