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跋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燃顶是汉语中的一个佛教术语,指佛教信徒为表示虔诚或供养佛菩萨,用香火灼烧自己头顶的修行方式。其详细释义如下:
行为本质
指以点燃的香或艾草等物直接灼烧头顶皮肤的行为。这是佛教苦行的一种形式,常见于古代僧侣或信徒的修行实践中,通过肉体痛苦表达对信仰的极致奉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543页。
宗教象征意义
在佛教文化中,燃顶象征"以身供佛",体现"破除我执"的教义。信徒通过承受肉体痛苦,表达舍弃对身体的执着,追求精神解脱的决心。此行为与"燃指""燃臂"等同属"烧身供养"的宗教仪轨。来源:《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8页。
历史实践记载
唐代《高僧传》中已有僧人燃顶修行的记录,宋元时期尤为盛行。明清后因佛教戒律调整,此实践逐渐减少,现代汉传佛教已罕见。其文化影响仍见于文献与艺术创作,如敦煌壁画中保留相关图像。来源:《中华佛教史·宋元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76页。
文化背景补充
燃顶需在特定仪轨下进行,并非个人随意行为。佛教经典如《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提及烧身供养,但汉传佛教强调"以智为导",更重视心性修行而非形式苦行。当代佛教界普遍主张以精进修行代替肉体苦修。来源:《汉传佛教仪轨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92页。
“燃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rándǐng(注音:ㄖㄢˊ ㄉㄧㄥ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指用香火烧灼头顶以表达虔诚的行为,但这一做法被认为是对佛教的假借或误解,属于“无义苦行”的一种。这种行为通过自残方式展现信仰,但不符合佛教正统教义。
与“燃顶”相关的词汇包括“炼臂”“刺血”“断指”等自残式苦行,以及“磨踵灭顶”“燃糠自照”等成语。
从佛教教义看,真正的修行强调内心觉悟而非身体折磨。燃顶等行为因过度追求形式化,逐渐被主流宗教文化摒弃。
燃顶是古代一种通过自残表达信仰的极端行为,虽源于对佛教的误解,但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现代宗教文化中已不提倡此类做法。
抱薪救火篦箕踣跌不满趁热打铁赤罽笞杀宠存挫顿大宾大工點砌短柱体顿落芳年贡酎搆毁规陷过水面顾曲周郞罕譬而喻皓翅和协黄公酒垆护心栏简达解盟今人急缮老翁连势料货蛮唱黏踪篇叶僻澁破愁为笑黔丑浅见寡闻讫功蚑离亲札萋萋秋请任受日省月课入臣埽緷上岁勝似绳直施手拾头蜀帝岁占探伺无辩物理性质悟言西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