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护心栏的意思、护心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护心栏的解释

古代战时城上防护身体的栏板。《三国演义》第九二回:“ 杨陵 在城上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护心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栏杆构件,常见于楼阁、廊道、桥梁或高台建筑的边缘位置。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一、基本定义与位置特征

指设置在建筑物边缘、高度约及成人胸腹部位的栏杆。其名称直观体现了核心功能——“护心”,即保护人的躯干重心部位,防止意外坠落或碰撞。区别于普通矮栏或扶手,护心栏通常高度在0.9米至1.2米之间,既保证安全防护,又不完全阻挡视线。

二、功能与文化内涵

  1. 安全防护

    作为重要的建筑安全构件,护心栏通过横向的栏板或密集的棂条构成屏障,有效阻隔人与危险边缘的距离,减少跌落风险,尤其在高空建筑(如城楼、塔阁)中不可或缺。

  2. 空间界定与礼仪象征

    在宫殿、寺庙等礼制建筑中,护心栏常与台基、柱廊构成等级空间序列,划分出尊卑区域。例如故宫太和殿台基的汉白玉护心栏,既具防护功能,亦彰显皇家威仪与建筑秩序 。

  3. 装饰艺术载体

    护心栏的构造形式丰富多样,如宋式“勾栏”中的寻杖、盆唇、束腰、华板等分层设计(见《营造法式》),或明清常见的透雕栏板、龙凤纹饰,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反映时代工艺特征 。

三、文献与权威释义

四、与现代术语的关联

现代建筑术语中,“护心栏”概念可对应“防护栏杆”或“胸墙栏杆”(Parapet Railing),但前者更强调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形制与象征意义。在古建筑修复与研究中,该词仍作为专业术语广泛使用。


来源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中国古代建筑辞典》《营造法式》、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权威文献,相关论述可进一步查阅原书或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平台获取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护心栏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中的一种防护装置,主要用于城墙上保护士兵的安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护心栏指古代战时城墙上用于防护士兵身体的栏板装置,通常为木质或石质结构,设置在城墙边缘。其核心功能是抵御敌方攻城时的飞箭、落石等攻击。

  2. 历史出处与使用场景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提到,守城将领杨陵曾“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栏”,说明其常与悬空板等设施配合使用。这类装置在守城战中可为士兵提供临时掩体,同时不影响观察敌情和反击。

  3. 结构与功能特点
    • 材质:以木材为主,部分关键位置可能包覆铁皮增强防御;
    • 位置:固定在城墙垛口后方或侧翼;
    • 设计:高度约齐胸,既能遮挡要害部位,又不妨碍士兵行动。

  4. 现代认知与价值
    虽然现代已无实物留存,但通过文献记载可知,这类装置体现了古代军事工程中“攻防结合”的智慧,是冷兵器时代城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该词属于历史军事术语,现代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仿古建筑场景中。如需更详尽的古代城防体系资料,可参考《武备志》《守城录》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标胜避井入坎不值当不做声氅毦朝燕赤铁主义蠢騃打落水狗丹雘盗臣垫溢雕绘丢落惰窳二广祓斋绀宫亘古通今耕助鬼事孤伤黑云火脯肩差简放交纳佳声极峯辑理急事絶伦逸群巨槛开户琨夷癞施老枢能解吝口笼东面伤木栖铅字合金青锁闱清愿穷愁七魄七圣刀取撮扰狎上下和合省署手梏守义遂往濌伯抬手外椁韦驮武柄小儿强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