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 蜀 的君主。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喜雨》:“犹言祀 蜀 帝,即似望 荆臺 。”此指 蜀侯 恽 。 清 潘果 《蟂矶孙夫人庙》诗:“ 蜀 帝復讐 猇亭 败, 永安 遗詔苍黄中。”此指 蜀先主 刘备 。
(2).相传 蜀 帝 杜宇 死,其魂化为杜鹃。后用以借指杜鹃。 唐 李群玉 《乌夜啼》诗:“既非 蜀 帝魂,恐是 恒山 禽。” 唐 鲍溶 《湘妃列女操》:“三 湘 测测流急緑,秋夜露寒蜀帝飞。”
"蜀帝"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称谓,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解释:
一、历史政权君主称谓 指中国历史上在蜀地(今四川地区)建立政权的帝王,尤以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为典型代表。《汉语大词典》记载,蜀帝特指蜀汉昭烈帝刘备(221-223年在位)及其子刘禅(223-263年在位)。该政权承续汉室正统,建都成都,《三国志·蜀书》详载其治国方略与军政制度。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王建)与后蜀(孟知祥)君主亦沿用此称,见载于《新五代史》。
二、神话传说人物指代 源自巴蜀地区上古传说,特指杜宇(号望帝)。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教民务农,后禅位隐退,魂化杜鹃鸟,故李商隐《锦瑟》有"望帝春心托杜鹃"之典。此神话意象在《说文解字注》中被列为蜀地重要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蜀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结合历史文献和文化意象,可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位君主或神话细节,可参考《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
巴巴劫劫邦君碑石鞭擗进里表式蔽辜不测之渊彩段趁伴弹议端端正正钝颜娥月吠尨奉腹焚林告命寡嫠过制画饼江国江淹才尽汲绠金戈铁马刻论劳主楞角利民鸾集锚泊地冥助民怨沸腾弄险撇嘴劈头盖顶黔雷前台气锅鸡轻白情见乎辞确颅取则取重杀僇山笼盛筵必散诗师说话客酸菜天顶童奴痛心切骨头功完逋无秽勿谓言之不预瞎摸合眼仙典香盒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