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除盟约。《汉书·匈奴传下》:“ 昌 猛 擅以 汉国 世世子孙与夷狄诅盟,令单于得以恶言上告于天,羞国家,伤威重,不可得行。宜遣使往告祠天,与解盟。”
解盟(jiě méng)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解除盟约或同盟关系。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解除盟约
指单方或双方主动终止先前缔结的同盟、协议或合作关系。例如古代诸侯国退出军事同盟,或现代组织解除战略合作。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瓦解联盟
强调同盟关系的破裂过程,常因利益冲突、信任丧失或外部压力导致。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2016年。
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字面义为“解除盟约关系”。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5年。
历史语境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公辞盟,晋人将执之,乃解盟而去。”
此处“解盟”指宋国单方面退出诸侯盟会。
来源:《左传译注》,中华书局,2018年。
现代应用
多用于国际关系、商业合作等领域,如“两国因贸易争端解盟”“企业宣布解盟并独立运营”。
词汇 | 核心差异 |
---|---|
背盟 | 强调背叛盟约,含道德谴责 |
毁约 | 泛指违反契约,不限于同盟关系 |
解约 | 多用于法律或商业合同终止 |
来源:《汉语同义词词典》,张志毅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
“解盟”属文言遗存词汇,现代汉语中多见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其语义稳定性源于“盟”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来源:《汉语词汇通史》,徐时仪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
“解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含义
解盟指解散已建立的联盟或解除先前缔结的盟约。它强调原本合作关系的终止,通常带有关系破裂或失望的意味,例如国际盟友断交、商业合作终止等场景。
2. 详细解释与历史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匈奴传下》的记载:“宜遣使往告祠天,与解盟”,描述汉朝与匈奴因矛盾解除盟约的过程。这一典故说明,“解盟”常用于政治、军事等正式缔约关系的破裂。
3. 使用场景
4. 近义词与扩展
近义词包括“背约”“毁约”。此外,在政治学中,“阶级解盟”指社会阶级与政党支持关系的减弱,属于专业术语的衍生用法。
发音与结构
百兽率舞宝像鞭挝惭腼超然自逸车轿成总赤九传述呆才大阴大韵蝶衣鼎器断籁发蒙振槁方块字放言风鲠分时覆议噶当派根式光板儿盥槃鼓车鬼鬼溜溜花毯惠州胡拉混扯忽冷忽热兼罗家鸭几样祭灶开科取士悃诚连胸马后礮门业溺职峭拔期满七湾八拐祈祝三张沙鸨声喏生贤盛宣怀圣译世论时荣殊涂损耗洮研途路托门子煨烬无虑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