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势广大貌;广阔无边貌。《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传赞》:“至 甫 ,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余谓佛,西方之达人也,其言汪茫漫诞,贯生死鬼神,无有滨涯。”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湖水汪茫,田塍如画。”
“汪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汪茫”形容气势广大、广阔无边的状态,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抽象概念的宏大感。例如: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强调空间或精神层面的广阔性,如描写自然景观、思想境界等。名字中若含此词,则寄寓包容、坚韧等品质。
提示:该词属书面语,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深度文本。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新唐书》等文献。
汪茫指的是广阔无垠、辽阔无边的样子,形容空间或视野开阔、无边无际。
汪茫的简化字形是“广”,它的左边是“丨”(丨是竖线,也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广的右边是“土”(又称为土部),它是一个基本的汉字部首,表示与土地、农业、乡村等相关的意义。
汪的笔画数为3划,茫的笔画数为12划。
《说文解字》中解释,“汪,水满也”,指的是水面达到极限的样子。而茫表示看不见边际、不清楚的状态。因此,汪茫的含义是指广阔无边、无边无际。
在繁体字中,“汪”保持不变,“茫”的写法为“霘”。拓展了文化交流渠道的现今社会,使用繁体字的场合越来越少。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和写法有所不同。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汉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上,这些古老的文字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有关汪茫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在古代文献中并未找到相关记录。
1. 在大海的尽头,我看见了一片汪茫的天空。
2. 山区的风景十分壮美,山脉在我面前延伸得汪茫无际。
3. 在这片草原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汪茫和宏伟。
1. 汪洋:指的是辽阔无边的海洋。
2. 茫然:形容迷惘、困惑,无所适从的状态。
3. 浩渺:指广阔辽阔的景象或感觉。
4. 悠远: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遥远。
浩渺、辽阔、广袤、无垠、无际、广漠
狭小、局限、狭窄、有限、狭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