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肆义 ”。谓进言献策,提出意见。《慎子》逸文:“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二三》:“絶节高唱,非凡耳所悲;肆义芳讯,非庸听所善。”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肆,陈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议芳讯,大教克明。”
“肆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肆议”指进言献策、提出意见,强调在讨论中自由表达观点。该词亦写作“肆义”,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臣子或士人向君主献策的行为。
肆
议
“肆议”融合了“充分表达”与“商议建议”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古代政治或学术讨论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慎子》《文选》等古籍原文。
肆议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汇,它的拆分部首是肉和言,笔画数是15。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
在繁体字中,肆议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肆议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肆”字在古代的写法更加像一个四角形,表现出一种放松自由的状态。而“议”字在古代的写法则更加类似于现代的“訁”,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
1. 大家都在肆议这个项目的议题,争议不断。
2. 媒体对于政治事件总是充满肆议。
肆议在组词中常常出现,以下为一些相关的词汇:
1. 肆虐:指猖獗、疯狂地行事。
2. 肆意:自由或放肆地行为。
3. 肆无忌惮:形容毫无顾忌地行事。
与肆议相近的词汇包括:
1. 争议:指对某一事物产生争执的不同意见。
2. 议论:讨论特定话题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
肆议的反义词是:
1. 沉默:指不说话或不发表意见。
2. 谦虚:指谦逊地掩饰自己的能力或成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