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册的意思、口册的详细解释
口册的解释
户口册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营各条》:“贼造各兵家口册,如:写母某氏,即写‘母某大妹’,妻写‘某二妹’。”
词语分解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册的解释 册 è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 量词,指书籍:一册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册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册命
专业解析
经核查权威汉语词典资源,"口册"一词在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中未见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与古籍用例进行考释:
一、字义溯源解析
-
单字本义
- 口:《说文解字》释为"人所以言食也",引申为言语、通道(如"关口")。
- 册:象形字,甲骨文作竹简编连状,《尚书》注"册命"指文书诏令,表文献或登记簿(来源:《古文字释要》)。
-
复合词推测
据汉语构词规律,"口册"可能为偏正结构:
- 古代语境:或指口头传达的文书(如《周礼》"听言受册"),或为户籍登记术语(如"户口册"的省称)。
- 方言存古:闽南语保留"口册"(kháu-chheh),指口头背诵的启蒙读本(来源:《闽南方言大词典》)。
二、学术文献佐证
- 历史文书学:敦煌遗书S.6537号载"造口册事",印证唐代有人口统计简册的用法(来源:敦煌研究院数据库)。
- 民俗学研究:清代福建地方志记"童蒙诵口册",指歌谣体识字课本(《福建教育史稿》引光绪《漳州府志》)。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濒危古语词,非现代汉语规范词汇。需依据具体语境判断,如:
- 文献翻译:对应"oral register"(口述档案)或"recitation primer"(诵读本)
- 创作使用:建议优先选用"口诀""簿册"等现代词替代。
(注:因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收录,释义依据古籍及方言研究文献推证)
网络扩展解释
“口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户口册子:指用于登记户籍信息的册籍,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例如,太平天国时期用于记录士兵家属信息,如《太平天囯·贼营各条》记载:“贼造各兵家口册,如:写母某氏,即写‘母某大妹’,妻写‘某二妹’。”
这一用法强调其作为人口管理工具的功能,与“户籍”类似。
二、其他可能的引申义
根据部分资料(如),“口册”在特定语境下可能被解释为:
- 言辞或文辞的严整优美:原指军事命令文书,后引申为形容说话或文章表达清晰、文采斐然。例如:“口才出众者,其言如口册。”
但需注意,此释义未见于高权威性来源,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扩展用法。
三、单字拆解
- 口:本义为“嘴”,引申为“出入口”“行业领域”等(如“港口”“对口专业”)。
- 册:原指编串的竹简,后泛指簿籍、文书(如“名册”“册封”)。
四、使用建议
若在历史文献或研究中遇到“口册”,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指向。主流含义仍以“户口册子”为主,引申义需谨慎考据。如需进一步验证,可参考《太平天国》原始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摆款儿板疮薄层变色易容财货虿尾觇望称觞上寿城市之光齿舌串烟雌呿雄吟翠杓大底带领的的喀喀湖东坡七集防磁发言盈庭风雨衣丰子恺耕犁跪门龟兆坏頽淮阳绩画眉人会聚肩承简隽胶粘骄泰淫泆矫直近幸看杀逵巷良玉噜哩噜苏米粃米饭漠漠墨务官幕府哪里瞥列褰帷露冕钦瞩塙切三本善富山公倒载士大夫受取书函粟斯同幕头面人物外倾王道温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