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骈的意思、拇骈的详细解释
拇骈的解释
拇指旁并生一指。比喻多余无用之物。语本《庄子·骈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 清 赵翼 《入都依外舅刘午岩先生馆舍》诗:“怜公已是依人廡,我又依公似拇駢。”
词语分解
- 拇的解释 拇 ǔ 手、脚的大指:拇指。 划拳(亦称“猜拳”),酒令的一种:拇战。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骈的解释 骈 (駢) á 两马并驾一车:骈驰。 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骈句。骈俪。骈文。骈体。骈枝。骈衍(并列相连)。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拇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被单独收录为词条,但其构成语素"拇"和"骈"具有明确含义,且其组合形式与古代汉语经典中的"骈拇"一词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 字义分解
-
拇 (mǔ):
- 本义:手或脚的大指。《说文解字·手部》:"拇,将指也。" 段玉裁注:"将指,谓手中指也…然则足大指亦得偁拇。" 意指手的大拇指或脚的大趾。
- 现代用法:主要指大拇指,是手部最粗短的第一指。
-
骈 (pián):
- 本义:两马并驾一车。《说文解字·马部》:"骈,驾二马也。"
- 引申义:
- 并列的、成双的:如"骈列"、"骈肩"。
- 对偶的、工整的(常用于文体):如"骈文"、"骈俪"。
- 多余的、不必要的:此义项来源于"骈拇"一词的典故用法(见下文)。
二、 "拇骈"的指向与"骈拇"
"拇骈"并非标准现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其逆序形式"骈拇"来理解。"骈拇"是一个源自古籍的固定词组:
- 来源:出自《庄子·外篇·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 本义:
- 骈拇:指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生为一指(即并生的脚趾)。
- 枝指:指手上大拇指旁多生出一指(即六指)。
- 比喻义:庄子以此比喻多余无用、不合自然本性的东西。意指那些非自然天成、强加附会、徒增累赘的事物或行为。
因此,"拇骈"可以理解为"骈拇"的另一种语序形式,其核心含义指向:
- 具体指代:脚趾(主要是大趾)的并生畸形。
- 抽象含义:泛指多余、无用、非必要的附加物或状态。
三、 总结释义
综合权威辞书与古籍记载,"拇骈"(或更准确地说,其源词"骈拇")的含义为:
脚的大拇指与第二趾相连合生。后常用以比喻多余无用的、不合自然之道的事物。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 提供"拇"、"骈"、"骈拇"的详细释义及书证。
- 《庄子》(中华书局版) - "骈拇"篇为原始出处。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对"骈拇"一词有明确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拇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大拇指旁多生出一指(即“骈拇”),属于先天畸形现象。该词出自《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 比喻义:引申为多余无用的事物,强调非自然或非必要的存在。例如清代赵翼诗中“我又依公似拇骈”,即以“拇骈”自喻依附他人的多余状态。
2.词源与结构
- 构词:“拇”指手或脚的大指;“骈”意为并列、对偶,此处指多生出的指头粘连并生。
- 关联概念:常与“枝指”(手上多生一指)并提,两者均出自《庄子》,共同表达“多余”的哲学思想。
3.文学与哲学意义
- 庄子通过“拇骈”批判人为强加的规范(如仁义礼法),认为其违背自然本性,属于“侈于德”(超出本性需求)的累赘。
- 后世文学中多用于自谦或讽刺,如清代赵翼诗句中的用法。
4.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古文解析或哲学讨论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庄子》原文或具体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6)。
别人正在浏览...
败鼓之皮败税卑摄标劲不淑不訾之器财择陈留八俊穿蹄触氏慈训磋磨低能豆浆陡险断缣嚲懒二蚕逢长福寿双全隔眼工娄工期瑰铄槐街兼总解衣抱火浄戒经摺局主课敛酹祀历听陇头音信满天星斗邈若河山密书密姻镆鎁尿素逆理欧西杞国之忧人离乡贱热膨胀三甲生擒失败手下留情鼠气琐隶速香啕嘑逃杨脱漏讬政洧水温火析珪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