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廱的意思、辟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廱的解释

即辟雍。《诗·大雅·灵台》:“於论鼓鐘,於乐辟廱。”《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文选·潘岳<闲居赋>》:“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縈映,圆海迴渊。”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明堂辟廱,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徽宗 创立辟廱,增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舍生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教养于太学;外舍生三千人,教养于辟廱。” 清 陈鳣 《对策》卷一:“又有学宫等俱在城中,而别建明堂、辟廱於郊外,以存古制,如祭天之坛,冠冕之市也。”参见“ 辟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廱(亦作“辟雍”)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与教育场所,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形制 “辟”通“璧”,象征环形玉璧;“廱”同“雍”,取“和谐、圆满”之意。其建筑形制为“外圆内方”,四周环以圆形水渠(象征教化流行),中央筑方形学宫。《礼记·王制》记载“天子曰辟廱,诸侯曰泮宫”,《白虎通义·辟雍》进一步解释其设计理念为“象天地之性,四面周水,圜如璧”。

二、功能与文化意义 作为周代最高学府,辟廱承担两大核心职能:

  1. 教育功能:贵族子弟在此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载“师氏掌以美诏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体现其德才并重的教育体系。
  2. 礼仪空间:用于举行国家祭祀(如祭天、祭祖)、诸侯朝觐、乡射典礼等重大活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即描述其政治象征意义。

三、历史流变 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考证其始建于西周,汉代重建为太学组成部分,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国子监“辟雍殿”。考古发现如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中的辟雍建筑基址(中心夯土台直径62米),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形制特征。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添加真实链接,以上引用来源对应《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辟廱”是“辟雍”的异体写法,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礼制建筑和教育机构,常见于周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

    • 辟(pì):本义为“开辟、开拓”,引申为“君主设立”之意(参考的“开发建设”义项)。
    • 廱(yōng):通“雍”,原指和谐、环水,后指圆形水域,象征教化如水流般普及。
  2. 建筑与功能
    辟雍是周代设立的大学,建筑形制为圆形水池环绕的方形高台,象征“天圆地方”。其功能包括:

    • 贵族子弟学习礼乐射御的场所;
    • 举行国家祭祀、宴会等礼仪活动;
    • 帝王讲学、推行教化的象征性空间。
  3. 文化象征
    辟雍的环水设计寓意“教化流行”,体现古代“以礼治国”的思想,与“明堂”“灵台”并称礼制建筑核心。

提示:若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查阅《周礼》《礼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谙悉悲恼倡女儃回产权春畦踔厉风发词级从表弟村家冻碌碌饭鼓風媒花風篠幅巾槁悴宫寺寒花晚节黄童白叟患难欢饮回肠百转翽翽惠音皦絜惊鲵金浆玉液镌雕课讲逵巷仑头陆注麋费迷谬铭款鸣湍迷信浓厚青纯青供全整容当三邦射程蛇添足霜信随大溜宿瑕宿着塌橘探房桃花雪温陶物诱五洲四海霞光相生相成小象戏报子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