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廱的意思、辟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廱的解释

即辟雍。《诗·大雅·灵台》:“於论鼓鐘,於乐辟廱。”《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文选·潘岳<闲居赋>》:“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縈映,圆海迴渊。”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明堂辟廱,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徽宗 创立辟廱,增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舍生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教养于太学;外舍生三千人,教养于辟廱。” 清 陈鳣 《对策》卷一:“又有学宫等俱在城中,而别建明堂、辟廱於郊外,以存古制,如祭天之坛,冠冕之市也。”参见“ 辟雍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辟廱”是“辟雍”的异体写法,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礼制建筑和教育机构,常见于周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

    • 辟(pì):本义为“开辟、开拓”,引申为“君主设立”之意(参考的“开发建设”义项)。
    • 廱(yōng):通“雍”,原指和谐、环水,后指圆形水域,象征教化如水流般普及。
  2. 建筑与功能
    辟雍是周代设立的大学,建筑形制为圆形水池环绕的方形高台,象征“天圆地方”。其功能包括:

    • 贵族子弟学习礼乐射御的场所;
    • 举行国家祭祀、宴会等礼仪活动;
    • 帝王讲学、推行教化的象征性空间。
  3. 文化象征
    辟雍的环水设计寓意“教化流行”,体现古代“以礼治国”的思想,与“明堂”“灵台”并称礼制建筑核心。

提示:若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查阅《周礼》《礼记》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辟廱的意思

辟廱是一个古代汉字,意思是“避雨的所在”或者“庇护的地方”。它形容一个可以躲避雨水的地方,或者提供庇护、保护的场所。

拆分部首和笔画

辟廱的部首是辛(辛字头),它属于六书中的用物部,表示与物贴切的字义有关。

辟廱共有17个笔画,其中辟部分有5个笔画,廱部分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辟廱是由辟和廱两个字组成的。辟在这里指的是避免和驱赶,廱表示躲避的地方。

辟廱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为闢廱。

古时候汉字写法

辟廱是一种古代汉字,其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法较为简单,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态。

例句

1. 这座山洞是我们的辟廱,可以躲雨避雪。

2. 酒店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辟廱,提供庇护和安全。

组词

庇护、避雨、避难、避险、庇荫、庇佑

近义词

避难所、庇护所、避风港、庇荫所、庇佑之地

反义词

暴雨中、暴风雪中、临危未避、无避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