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群厉的意思、群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群厉的解释

亦作“群癘”。众疫鬼。 汉 张衡 《东京赋》:“尔乃卒岁大儺,殴除羣厉。” 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谢锺馗历日表》:“伏以图写威神,驱除羣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群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单字“群”和“厉”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需结合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

  1. “群”的含义:

    • 本义: 指羊群。《说文解字》:“群,辈也。从羊,君声。”段玉裁注:“羊为群,犬为独……引申为凡类聚之称。”
    • 引申义: 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表示众多、集体、种类。如“人群”、“兽群”、“群岛”。
  2. “厉”的含义:

    • 本义: 指磨刀石(“砺”的本字)。《说文解字》:“厉,旱石也。”段玉裁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引申之义为作也、见也、奋也、危也、烈也,皆假借也。”
    • 重要引申义(与本词相关): “厉”常假借为“疠”。
      • 指瘟疫、疫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 杜预注:“厉,犹灾也。” 孔颖达疏:“天厉,谓灾疫也。”
      • 指恶鬼、厉鬼。 古人认为瘟疫等灾祸是由恶鬼作祟所致,故“厉”也指带来灾祸的鬼怪。《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 杜预注:“厉,鬼也。” 《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郑玄注:“泰厉,古帝王无后者也。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
  3. “群厉”的含义:

    • 结合“群”(众多)和“厉”(疫鬼/恶鬼)的含义,“群厉”一词指的就是众多的疫鬼或恶鬼。
    • 它常出现在描述古代驱邪逐疫仪式的文献中,指代那些被认为会带来疾病、灾祸的邪祟鬼魅的集合体。
    • 核心释义:群厉,指众多的疫鬼或恶鬼。
  4. 文化背景与文献佐证:

    • 古人相信瘟疫、疾病等灾祸是由邪祟鬼魅(厉鬼)引起的。为了禳除灾祸,会举行盛大的驱傩(nuó)仪式。
    • 《周礼·夏官·方相氏》 记载了专职驱鬼的官员“方相氏”的职责:“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 这里的“疫”,即可理解为“群厉”所代表的邪祟。
    • 《后汉书·礼仪志中》 详细记载了汉代宫廷的大傩仪式:“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皁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儛。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 这里驱逐的“疫”,就是泛指包括“群厉”在内的各种邪祟。
    • 汉代张衡《东京赋》 描写洛阳大傩:“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制。桃弧棘矢,所发无臬。飞砾雨散,刚瘅必毙。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 这里明确使用了“殴除群厉”和“逐赤疫”的说法,将“群厉”与“赤疫”对应,清晰地表明“群厉”指的就是带来瘟疫的众多恶鬼。

“群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众多的疫鬼或恶鬼。它源于古人对瘟疫灾祸成因的解释,常见于描述古代驱邪逐疫(傩仪)的文献中,指代那些被认为会散布疾病、带来不幸的邪祟鬼魅的集合体。其核心含义是“众疫鬼/众恶鬼”。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群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ún lì,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核心解释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


1.基本含义


2.文献与用法


3.注意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东京赋》等古籍原文或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射地图百甲白石脂榜式觱篥不直策对常程蟾桂禅宇沉痼自若澈声耻怍倒错狗口里生不出象牙乖缪鼓风还目核考潢潦懽聚画凭忽溜降雹假器计年禁住救过补阙九奏娟媚抗坠扣砌揽桓须磊落连轩厘妇离居理正词直买缺扪循谬理磨轧啮齿貔狸平弄清盼琼珶闰继三醉韶娘生描师姑失善推及晚秋作物为人后渥彩无踪无影湘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