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禁驻 ”。制约;约束;制住。《宋书·刘景素传》:“候废帝出行,因众作难,事克奉 景素 。 景素 每禁驻之,未欲怱怱举动。”《全元散曲·满庭芳》:“若是孔方兄到来,便禁住俺娘乖。”《红楼梦》第六五回:“再加方纔一席话,直将二人禁住。”
“禁住”是一个汉语动词,读音为jìn zhù,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制约/约束
指通过外力或规则限制某人或某物的行为,使其无法随意行动。
制住/抑制
强调对情绪、行为或现象的强行控制。
古代文献:
《宋书·刘景素传》中“禁驻”与“禁住”互通,指阻止仓促行动。
《全元散曲》用“禁住”表达金钱对亲情的影响。
现代语境:
可用于描述抑制情绪(如“禁住泪水”)、抵抗诱惑(如“禁住股市波动”)等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禁住是指不允许、不许可、禁止等含义。它所表示的是一种限制、约束或阻止的状态或行为。
禁住的部首是“示”和“人”,分别位于左右两边;它的笔画数为15画,由“示”部3画和“人”部12画构成。
禁住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代,禁住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繁体字中,禁住的写法为「禁住」,字形和简体字基本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禁住在古时候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体。其中一种古代写法为「禁住」,字形与现代简化字相似。
1. 学校禁住带手机入校。
2. 这个地区禁住吸烟。
3. 工厂严禁住私自泄露商业机密。
禁止、禁令、禁区、禁忌、禁锢、禁闭。
禁止、不准、禁令、限制、阻止。
允许、准许、放开、宽松、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