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口的意思、驱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口的解释

亦作“駈口”。 宋 元 时代 金 军、 蒙古 军在战争中俘虏的 汉 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不论 达达 、 回回 、 女真 、 汉 儿人等,如是军前虏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駈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奴婢》:“今 蒙古 、 色目 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敺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视奴婢与马牛无异。”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 蒙古 统治者在灭 金 灭 宋 的战争中,除开攻城略地,大量屠6*杀以外,更掠夺人口,叫做驱口,地位和奴隶一样,所生子孙,永远世袭。”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驱口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驱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一、历史学概念(主要含义)

指金元时期战争中被俘虏为奴的汉族人口,其地位类似农奴或奴隶:

  1. 起源与定义
    该词始见于金代,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蒙古灭金、宋期间,大量俘虏被强逼为奴,部分成为贵族家庭的私有财产。

  2. 社会地位

    • 属贱民阶层,法律上视同牛马,主人可买卖、奴役甚至私刑处罚(如元代规定打死驱口仅杖刑)。
    • 子女世代为奴,婚配需主人允许。
  3. 分类与用途

    • 分官奴(从事官手工业)和私奴(家庭劳役、农耕等)。
    • 元代将男奴称“驱丁”,女奴称“驱婢”。

二、成语含义(少数说法)

个别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通过言辞或行动使人羞愧无措”。但此用法缺乏广泛历史文献佐证,可能与历史名词存在混淆。

三、使用场景


提示:若需了解驱口的具体法律条文或地域分布差异,可参考《元典章》《辍耕录》等古籍(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驱口》的意思

《驱口》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把食物从嘴里吐出来或吹出来。

拆分部首和笔画

《驱口》的拆分部首是马和口,其中马是部首而口是偏旁。

《驱口》共有7画。

来源

《驱口》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它的意思是指驱散,后来逐渐衍生出“从口中驱赶出来的意思”。

繁体

《驱口》的繁体字为「驅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发生变化。《驱口》在古代的写法为「㹠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

例句

1. 他不小心喝水的时候呛到了,结果马上就把水驱口了。

2. 猫咪一口吃太多,结果驱口了一地的鱼骨。

组词

驱散、驱逐、驱散、驱使、驱赶

近义词

吐出、喷出、涌出、呕吐

反义词

吞下、咽下、吸入、吸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