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尸罗的意思、尸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尸罗的解释

梵语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大智度论》卷十三:“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被废 东阳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经》云:到者有六焉……四曰尸罗,尸罗者,精进也。”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一:“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尸罗(shī luó)是佛教术语中的音译词,源自梵语“śīla”,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

  1. 基本释义

    尸罗指佛教的戒律规范,特指僧人或信众为净化身心、止恶修善而持守的行为准则。《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佛教语,梵语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强调对身、口、意三业的约束。

  2. 佛教内涵

    在佛教体系中,尸罗是“六度”(六种修行方法)之一,与布施、忍辱等并列。其核心在于通过持戒培养自律与慈悲心,如《大智度论》所述:“尸罗者,谓性善,能遮身口意恶。”。

  3. 文化出处

    “尸罗”一词多见于汉译佛经,如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印度僧众“严持尸罗,未甞稍懈”,描述僧人以戒律为修行根基。

  4. 相关概念

    尸罗常与“波罗提木叉”(具体戒条)、“毗尼”(律藏)等术语关联。例如《四分律》中规定比丘需“具足尸罗,守护根门”,体现戒律对修行者的全面规范。

  5. 现代应用

    当代佛教仍以尸罗为修行基础,如《南山律宗纲要》强调“尸罗清净,则禅定智慧自然而生”,说明持戒对禅修与觉悟的促进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尸罗”是佛教术语,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尸罗”为梵语śīla的音译,汉语义译为戒、善戒、善行,强调通过持戒修行防止身、口、意作恶。例如《大智度论》提到:“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

二、佛教中的意义

  1. 六波罗蜜之一
    尸罗属于大乘佛教“六度”(六波罗蜜)中的戒行,是佛陀为弟子制定的行为规范,用于防过止恶。
  2. 多重内涵
    除“戒”之外,还包含行为习惯、道德修养、虔敬心等含义,并有清凉、安眠、得定等引申义,象征持戒带来的心灵安定。

三、经典出处

四、实践意义

持尸罗戒需精进修行,通过约束言行与意念,达到净化身心、提升修证的目标,是佛教修行的基础之一。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佛教典籍及百科释义,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大智度论》《大乘义章》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把家班司保定边酋边幼节並馳薄产伯赵氏嘈闲白夹朝恩朝集使赤牛中尉畜爱唇纹摧悴村憨厝颜倒冠落珮颠倒是非牒牒蝶恋花斗僻珥笔耳聋眼瞎覆瓶富士纸膏炉高慢骨柮荷礼见告见形金粟纸鍊乳流恨留中不下毛物面子帐末年木蹻黏赘偏眼皤翁奇秘秦火赏笑尚佯世德适音水令酸号通身推广退去僞局迕指咸淡贤竹林宵唤谐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