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徐吾》:“ 齐 女 徐吾 者, 齐 东海上贫妇人也,与隣妇 李吾 之属会烛相从夜绩。 徐吾 最贫而烛数不属。 李吾 与其属曰:‘ 徐吾 烛数不属,请无与夜也。’ 徐吾 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后因以“分灯”谓借用他人灯烛余光以读书劳作。 唐 于鹄 《题邻居》诗:“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元 郭钰 《江路》诗:“炊烟晨减米,乞火夜分灯。”
“分灯”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指借用他人灯烛的余光读书或劳作,源自古代勤学故事。
指斋醮法事中点燃灯烛的仪式环节,具有宗教象征意义。
部分词典提及“分灯”可引申为同一领域内各有优劣或特长(如查字典释义),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典故细节或宗教仪轨,可查阅《列女传》《西京杂记》及道教典籍原文。
分灯(fēn dē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介绍该成语。
分灯的拆分部首为“刀”和“火”,分别具有4个笔画。其中,“刀”表示切割;“火”表示光明。两个部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分灯这个成语。
分灯最早见于《尚书·堯典》。成语意思是将灯火分开,用来表示互相分辨,明确界限。在古代,人们常借助分灯来进行判别和鉴别,从而明确分而辨之的对象。
繁体字“分燈”在形态上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在“燈”字后多了一个“火”的字形。
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成语“分灯”以更加简练的形式出现,没有繁琐的简化字形式,字形更加整齐规整。
1. 为了辨别真伪,我们需要用心去分灯。
2. 这两件事情是无法分灯的,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分灯并没有衍生出其他组词的形式。
近义词包括:辨明、明辨、分别。
反义词包括:混淆、模糊、混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