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迟的意思、顿迟的详细解释
顿迟的解释
亦作“ 顿遟 ”。困顿迟缓貌。《说文·马部》:“篤,马行顿遟也。” 段玉裁 注:“马行箸实而遟缓也。”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马行顿迟谓之篤。”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迟的解释 迟 (遲) í 慢,缓:迟缓。迟笨。迟钝。迟疑。迟重(恘 )。迟滞。 晚:迟到。迟暮,迟早。推迟。延迟。 姓。 早速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顿迟”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困顿迟缓,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词义:
形容行动或状态困顿、迟缓、不顺畅,常见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行进、反应等。例如《说文解字》提到“马行顿遟”,即马行走时显得沉重缓慢()。
-
异体写法:
亦作“顿遟”,二者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文献溯源
- 《说文·马部》:
“篤,马行顿遟也。”段玉裁注:“马行箸实而遟缓也。”意为马因负重而行动迟缓()。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
进一步解释“顿迟”与“篤”字的关系,强调其表“迟缓”的本义()。
常见用法
- 语境:
多用于古文或学术讨论,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可描述动作的迟缓(如书法用笔的顿挫)、状态的停滞,或引申为思维、反应的迟钝()。
- 近义词:
迟缓、困顿、滞缓。
- 注意:
需与“迟顿”区分,后者侧重“反应迟钝”(如《汉书》中“迟顿不及事”)()。
“顿迟”是典型的古汉语词汇,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说文解字》及杨树达的训诂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顿迟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停滞或延迟。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车,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顿迟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保持了立和车的结构。下面是一个例句:“由于交通拥堵,我们的旅行顿迟了。”顿迟可以与拖延、滞后等近义词互换使用,而与迅速、及时等反义词相对应。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