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耿洁 ”。谓清白贞洁。亦指清白贞洁的人。《文选·张衡<东都赋>》:“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 薛综 注:“言丘园中有隐士,贞洁清白之人,聘而用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五·僧柔》:“释 僧柔 姓 陶 , 丹阳 人,少而耿洁,便有出尘之操。” 唐 顾况 《严公钓台作》诗:“ 严生 何耿洁,託志肩 夷 巢 。” 宋 曾巩 《庭木》诗:“《关雎》於 周 室,耿絜配后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耿絜汉语 快速查询。
耿絜(gěng jié/xié)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耿”与“絜”二字构成,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高洁、光明正直。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的详细释义:
耿
来源:《说文解字注》、《汉语大词典》
絜(多音字)
来源:《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
读音:gěng jié(侧重“高洁”义)或 gěng xié(侧重“操守”义)
核心含义:
形容人品性光明磊落、清廉自持,兼具正直与纯洁的特质。
来源:《后汉书》、《汉语大词典》
“耿絜”形容周燮虽貌丑而德行超群,强调其内在光明与节操。
释为“光明而廉洁”,并举《后汉书》例证(见第2卷,第1096页)。
指出“絜”通“洁”,故“耿絜”与“耿洁”同义,属同源词。
来源:《辞源》、《古代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中,“耿絜”属书面语,多用于赞颂历史人物或文学描写,如:
“他一生耿絜自持,不慕荣利,堪称士林典范。”
综合来源:
“耿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见于古典文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耿絜”读作gěng jié,意为清白贞洁,既可形容人的品德高洁,也可代指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该词在古籍中亦写作“耿洁”,属于同义异体字。
《文选·张衡<东都赋>》
原文提到“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薛综注解为“丘园中的隐士贞洁清白,故以束帛礼聘之”,说明“耿絜”用于赞颂隐士的高洁品格。
《高僧传·义解五·僧柔》
南朝梁慧皎记载僧人僧柔“少而耿洁,便有出尘之操”,强调其自幼品行清白,超脱世俗。
其他诗文引用
唐代顾况、宋代曾巩等诗人也曾在作品中以“耿絜”形容人物的正直与纯洁。
“耿絜”是古典文献中形容品德高尚、操守清白的词汇,其核心内涵为“不染尘俗”。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文选》《高僧传》等古籍原文。
本能博士长山传柄移藉绰号道韵雕蚶镂蛤低级断合惇笃镦短恩主蕃孕烽候风制分子筛寡萌瑰轶沽名吊誉过状咳家画圣活寳火石炮矫尾厉角借鉴计较浄发晋号掘室求鼠拘挛补衲宽怠凉生生历践令仪鹿为马虑祸耄年念殃婆罗浮屠扑棱愆候七步诗锲薄蜷局趋翔柔丽上地山海沈机时劫手剳四纷五落素飱挺胸叠肚通进兔葵燕麦下剂遐明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