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动魄。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
(2).忧伤的魂魄。 宋 刘敞 《今古路》诗:“不获见 杨朱 ,万古凝愁魄。”
“愁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动魄(震撼心神)
指因外界景象或事件引发的强烈情绪波动,常带有惊惧、震撼的意味。例如南朝宋鲍照在《登大雷岸与妹书》中写道:“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通过自然景象的壮阔与声响,表达旅途中的惊心动魄之感。
忧伤的魂魄
形容因情感郁结而魂魄哀伤的状态。宋代刘敞《今古路》诗云:“不获见杨朱,万古凝愁魄”,借无法与杨朱相见的遗憾,寄托深沉的愁思。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既可指外在刺激引发的震撼,也可指内在情感的哀伤凝结。
愁魄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悲伤、忧郁的灵魂。它描述了一种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伤的状态。
愁魄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心(心字旁)和鬼(鬼字旁)。它总共有11个笔画。
愁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愁魂未了”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愁魄被认为是人们内心深处被困扰的情感所化身。
在繁体字中,愁魄的写法为「憂魄」。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愁字的写法为「憂」,魄字的写法为「魄」。这些写法与现代汉字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形态。
1. 他的愁魄在失去亲人之后一直缠绕着他。
2. 她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愁魄。
愁怀、愁眉苦脸、愁思
忧伤、忧愁、悲痛
欢乐、喜悦、快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