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棊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復时人。”后喻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亦用为醉心棋艺的典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 王质 烂柯之説。”
“王质烂柯”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传说的成语,其核心含义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晋代王质在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烂柯山)砍柴时,偶遇仙人下棋。他观棋片刻后,发现斧柄(柯)已腐烂,归家时发现已过数百年,亲人皆逝,故有“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之说。
部分资料(如)提到“因交友不慎导致品德败坏”的释义,但此说法与主流文献记载不符,可能为误传。建议以《述异记》《志林》等古籍记载为准。
该成语通过奇幻故事,生动诠释了时间相对性与人世无常,兼具文学意蕴与哲学思考。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述异记》原文或衢州烂柯山的相关记载。
《王质烂柯》是指一件本来具有潜力或价值的事物出现了破损或失去了原有的用途,已经毫无价值可言。
《王质烂柯》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王(radical: 玉,笔画:5)、质(radical: 贝,笔画:9)、烂(radical: 火,笔画:11)、柯(radical: 木,笔画:9)。
《王质烂柯》一词出自《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由东晋文学家曹操创造。原文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追求美女洛神的曹操,见洛神终日游玩于敬亭山上,遂写下了这首诗。其中,“洛神赋”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然。”一节写了洛神的美貌动人,被喻为“玉容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王质烂柯》。
《王质烂柯》的繁体字为《王質烂柯》。
古时候《王质烂柯》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差不大,基本上没有变化。
1. 他曾是公司的顶尖设计师,但如今因为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低劣的品质,成了“王质烂柯”。
2. 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作者的拖延和不专注,变成了一篇“王质烂柯”。
1. 王者:指帝王或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
2. 破损:指物品出现裂缝、损坏或失去原有的完整性。
3. 价值:指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或重要性。
4. 潜力:指事物内在具备的未被发掘或开发的潜在能力。
失去了原有价值的事物还可以用“不值一提”、“被遗忘的废物”或“草木皆兵”来形容。
与《王质烂柯》意思相反的词汇为“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或“桃李满天下”,用于形容珍贵珍贵、难得或优秀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