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质烂柯的意思、王质烂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质烂柯的解释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棊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復时人。”后喻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亦用为醉心棋艺的典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 王质 烂柯之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王质烂柯"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的巨大反差,常用来比喻人世间短暂与仙界永恒的对比,或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内涵:


一、典故出处与故事梗概

据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卷上记载:晋代樵夫王质入信安郡(今浙江衢州)石室山伐木,见童子数人于山洞前对弈。王质驻足观棋,童子赠其一枚形如枣核之物,王质含于口中便不觉饥渴。一局棋罢,童子提醒他该离去,王质起身欲取斧头,却发现斧柄(柯)已完全腐烂。归家后,方知同辈亲友皆已离世,人间已过百年。后世遂以"王质烂柯"喻指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二、汉语词典释义

  1. 字面本义

    "王质"为人名,"烂"意为腐朽,"柯"指斧柄。字面指王质的斧柄因时间久远而腐烂,暗喻时间流逝之迅疾。

  2. 引申含义

    • 时间感知的错位:仙界片刻,人间百年,强调不同空间的时间相对性。
    • 世事沧桑的象征:寄托对物是人非、时代更迭的怅惘,如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到乡翻似烂柯人"即化用此典。
    • 超脱尘世的隐喻:暗含对隐逸仙境或精神超然的向往(《道教文化辞典》)。

三、文化影响与引用

  1. 文学意象

    典故常见于诗词,如孟郊《烂柯石》"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杜甫《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亦暗含此意。

  2. 地名溯源

    浙江衢州现存"烂柯山",被列为道教"青霞第八洞天",山中有"天生石梁""棋盘石"等遗迹,印证传说与地理的结合(《中国地名辞源》)。

  3. 哲学意蕴

    道家借此表达"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时空观(《庄子·齐物论》),禅宗则引申为"一念万年"的顿悟境界(《五灯会元》)。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古籍溯源

    • 任昉《述异记》(《四库全书》子部小说类)
    • 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引《东阳记》载烂柯山传说
  2. 工具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 《辞源》:"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世态变迁。"
    •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著)详述故事演变脉络
  3. 学术研究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考证该传说融合了魏晋道教仙话与民间故事,反映古人时空认知的哲学思考。


五、现代应用示例

结论:"王质烂柯"以奇幻叙事承载深刻的时间哲思,既是汉语中浓缩历史沧桑的经典意象,亦为中华文化中跨越文学、宗教、哲学的独特符号。其核心价值在于警示世人珍惜光阴,同时提供超脱现实的精神寄托。

网络扩展解释

“王质烂柯”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传说的成语,其核心含义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晋代王质在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衢州烂柯山)砍柴时,偶遇仙人下棋。他观棋片刻后,发现斧柄(柯)已腐烂,归家时发现已过数百年,亲人皆逝,故有“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之说。

2.比喻意义

3.文化影响

4.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因交友不慎导致品德败坏”的释义,但此说法与主流文献记载不符,可能为误传。建议以《述异记》《志林》等古籍记载为准。


该成语通过奇幻故事,生动诠释了时间相对性与人世无常,兼具文学意蕴与哲学思考。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述异记》原文或衢州烂柯山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把笏班禅额尔德尼卜正藏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传事板吹火筒耽恋弹事簟文殿主东荣多览葛番茹肤受干彊蛤蜃钩赜鼓金滑辣黄瘅荟蔚扈驾騞然肩带诘让禁遏鹡原窠臼科率客民牢赏勒抑靡丽闵然缪巧攀交佩印迁绝青萝请受群纪日景鋭头濡洽始端什物嗣息私心自用素絃滩簧同文共轨尾大汙吏详殚相国屃赑歇前谐晤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