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气宇轩昂的意思、气宇轩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气宇轩昂的解释

气度不凡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林中书 彦 振攄 气宇轩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朝霞 见 韩生 气宇轩昂,丰神俊朗,才貌甚是相当。” 郭沫若 《长江大桥》诗:“使人们心胸开阔,气宇轩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气宇轩昂(qì yǔ xuān 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仪表堂堂,展现出高昂振奋、超凡脱俗的风貌。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用法及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气宇

    指人的气概、风度或精神状态,强调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

  2. 轩昂

    形容精神昂扬、姿态挺拔,有高远、豪迈之意。

    整体含义: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恢弘,举止间流露出自信与威严,多用于赞美男性仪表出众、气魄非凡。


二、权威词典解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例:这位将军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

    释义:“气概高扬,精神饱满,形容人风度不凡。”

    引例: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三、用法与语境


四、历史渊源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戏曲,如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前俯后仰,东倒西歪……怎如他气宇轩昂!”明清小说中广泛使用,成为描述人物气质的经典表达。


五、文学典例

  1.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气宇轩昂。”

    (来源:罗贯中. 三国演义

  2.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他总觉得自己是‘新派’,气宇轩昂地走进教室。”

    (来源:《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六、近义辨析

成语 侧重点 差异
气宇轩昂 仪态风度 强调外在气场与精神面貌
器宇不凡 内在气质 更重内涵修养
英姿勃发 青春朝气与行动力 多用于年轻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3. 罗贯中. 三国演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4. 鲁迅. 鲁迅全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网络扩展解释

“气宇轩昂”是汉语成语,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也可指建筑物等宏伟有气势。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三、用法特点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扩展解析

  1. 心理学角度:反映自信笃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身姿挺拔、气场强大。
  2. 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风”关联,强调内外兼修的美德。
  3. 审美意义:符合大众对积极向上形象的审美偏好,兼具视觉美与精神美。

例句: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别人正在浏览...

比冲并举粲者当真悼伤點簇敌军杜绝后患讹风坊间芳讯干馏甘柘构讼刮鹻咕叽过悮耗息会稽护守假封减师半德监宅禁当浄发吉士攫盗聚结蘦落眄视指使末栏南僞葩蘤扑罚乾衡褰帏浅鲜乞儿清正廉洁雀鹰乳化砂铁首涂数叨水游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所恶搜遗酸鸣田妇踢竪同符合契托儿所王路微潮喂虎割肉鋈续祥和校短量长校明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