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短量长的意思、校短量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短量长的解释

亦作“ 校短推长 ”。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唐 韩愈 《进学解》:“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唐 冯宿 《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短量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对事物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衡量,常用于评价人或事物的优劣。从构词结构看,“校”意为比较、考核,“短”指缺陷,“量”指考量,“长”指优势,四字组合形成动态的权衡过程。

该成语的语法特征包含两方面:

  1. 并列性动作:“校短”与“量长”为并列结构,强调同时进行的双向比较行为。
  2. 辩证思维:隐含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的逻辑链条,如《韩愈·进学解》中“较短絜长”的用法即体现对事物全面分析的态度。

在应用场景中,常见于学术评价、商业决策等领域。例如:“评审委员会校短量长,最终选定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其近义表达包括“权衡利弊”“品评优劣”,但更侧重系统性对比。

权威性溯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第3卷“校”字条目,该词典系统收录了成语的释义及古籍用例。同时,《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5版中将其归类为“评价类”四字格短语,体现语言规范性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校短量长”是一个古代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校短量长(拼音: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强调对人或事物优缺点的综合评估。该成语为中性词,结构为联合式,通常作谓语使用。

二、出处与典故

  1. 最早出处:唐代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中记载:“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2. 文学引用:韩愈在《进学解》中进一步使用:“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表明此成语常用于评价人才或事物的适用性。

三、用法与近义词

四、注意点

五、总结

该成语强调全面、客观的评估态度,适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表达。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唐代文献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颁官伴乐碧海青天並肩巉巗橙橘户宸州闯窃初基担险大期独夜防御州愤积告猎革究估舟滑嘴火序忽区加班驾鼓车剑壁兼吞骄兵必败解解继孤吉人天相两忘连锦书零残陵僭陵慢毛大户硇砂念奴娇(大江东去)你侬洴澼譬证颇脱泼言语青莲目罄宇衾枕之乐起牌日迈月征弱步三患上假神浆时向睡眼惺忪宿耆苏武传嗁号通贿为性详文校勇膝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