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会稽的意思、会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会稽的解释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会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会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山名释义

指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会稽山。该山为浙东名山,古代属“九大名山”之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曾在此会盟诸侯并葬于此山:“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其名称承载着大禹治水的历史记忆,象征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聚合。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会稽山”词条释义;《史记·夏本纪》原文记载。

二、行政区划演变

作为古代行政区名称,“会稽”始于秦代设立的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及福建部分地区,郡治位于吴县(今苏州)。西汉时辖境缩小,东汉移治山阴(今绍兴)。隋唐时期演变为越州,南宋升为绍兴府,但“会稽”作为县名延续至清代,长期与山阴县同城而治(今绍兴城区)。来源参考:《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会稽郡”“会稽县”沿革记录;《绍兴市志》建置沿革章节。

三、文化符号意义

在典籍中,“会稽”常作为吴越文化的核心象征。如王羲之《兰亭序》所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即印证其作为文人雅集圣地的人文地位。同时,“会稽之耻”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指勾践兵败后于会稽向吴国求和之事,成为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的精神隐喻。来源参考:《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雅集记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历史事件叙述。

权威文献依据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以下典籍: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司马迁.《史记》[M].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4. 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绍兴市志》[M]. 浙江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会稽”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地理名称,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释义与发音

二、地理与历史沿革

  1. 山名
    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原名茅山。相传大禹治水后在此召集诸侯,论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故更名为“会稽山”。

  2. 郡名

    • 秦代:始设会稽郡,辖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及上海部分地区,郡治在吴县(今苏州)。
    • 汉至隋:郡治多次变更,范围逐渐缩小至浙江一带。
  3. 县名
    隋代设会稽县,后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

三、文化意义

四、现代关联

今绍兴市保留会稽山、会稽郡等历史遗迹,成为重要文化旅游地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越绝书》《水经注》等古籍,或查阅绍兴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白松扇保不定边驿竝立避退布囊苍苔长檄谄慢陈叔宝吃利丁壮都作院钝置肥润泔脚格阂歌吟寒粟化醇蕙损兰摧忽其笺谱假妆金翘卷甲束兵锯牙勘校客阶愧色廊屋雷岸冷金纸李陵台临到乱道沦痡马上墙头懵懵弄巧成拙姘合裒积欺忽清韵擒获确质扫堂腿少慢差费生庚八字神矢是甚水寺岁月不待人髫龀通豁穨响维扬吴泉香醋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