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贤人。《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国家。”《汉书·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颜师古 注:“吉,善也。”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一:“ 召康公 为 成王 赋《卷阿》之诗,言求贤用吉士。”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所为歌诵其主之寿考福禄,而兼及於吉人吉士之多也。”
(2).男子之美称。《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 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衒玉。”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堪笑我诱人吉士,反自怀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从此老喉嘹喨,吟关关之雎鸠;吉士骈填,若浩浩乎河水。”
(3).古 新罗国 官名。《北史·新罗传》:“其官有十七等;一曰伊罚干,贵如相国,次伊尺干……次吉士,次大乌,次小乌,次造位。”
(4). 明 清 时庶吉士的简称。 清 桂文灿 《经学博采录》卷九:“ 休宁 戴东原 吉士 震 ,少从 婺源 江慎修 明经游,通天地人之学。” 清 桂文灿 《经学博采录》卷九:“ 胡君 癸未下第,南归,与吉士同舟,至 富春江 乃别。”
“吉士”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根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资料,具体释义如下:
指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多见于古代典籍。例如:
用于赞美男子,常见于文学作品。例如:
历史上朝鲜半岛的新罗国曾设“吉士”为官职,属官制第十七等,地位次于“伊尺干”等职。
明清时期,“庶吉士”为翰林院短期职位,负责修撰文献,后简称为“吉士”。例如:
现代语境中,“吉士”也用于食品领域(如吉士粉),但此为引申用法,非传统词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尚书》等文献来源。
吉士(jí shì)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可以指代一位聪明、才智出众的人。这个词通常用于称赞某人的智慧和能力。
吉士的偏旁部首是口(kǒu)和土(tǔ),其中“口”表示与嘴相关的含义,“土”表示与土地、地域相关的含义。
吉士总共有10个笔画。
吉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士是指具备高素质的人,他们通常是知识渊博、有修养、有能力的人。吉士则是对这些人的称呼和赞美。逐渐地,吉士的意义也扩展至智慧出众、能力超群的人。
吉士在繁体字中写作吉士(jí shì)。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吉士的古代写法为:
以下是使用吉士这个词的例句:
1. 他是个真正的吉士,无论学问还是才艺都非常出众。
2.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吉士级别的科学家。
与吉士相关的词语有:
1. 吉祥:表示幸运和吉利。
2. 吉利:表示好运和顺利。
3. 吉庆:表示喜庆和吉祥。
吉士的近义词包括:
1. 才子:表示有才华和文采的人。
2. 天才:表示特别聪明、有天赋的人。
3. 聪明:表示智力出众的人。
吉士的反义词是愚笨,表示智力差、不聪明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