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祇园精舍的意思、祇园精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祇园精舍的解释

亦作“ 祇洹精舍 ”。1.“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 印度 佛教圣地之一。 晋 法显 《佛国记》:“池流清浄,林木尚茂,众华异色,蔚然可观,即所谓 祇洹精舍 也。” 北周 庾信 《五张寺经藏碑》“ 舍卫 之国,祇洹之园” 倪璠 注引《浮屠经》:“ 临儿国王 隐屠太子 ,父曰 屠头邪 ,母曰 莫邪屠 ,生处名 祇洹精舍 ,在 舍卫国 南四里。”

(2).泛指修行精舍。《宋书·范泰传》:“暮年事佛甚精,於宅西立祇洹精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中有禪房一所,内置祇洹精舍,形製虽小,巧构难比。”参见“ 祇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祇园精舍(又作“祇洹精舍”“祇树给孤独园”),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寺院遗址,为佛陀重要的弘法道场之一。其释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结合佛教文化背景作如下解析:


一、字词释义

  1. 祇(qí)

    指地神“祇陀”(梵语Jetā),常与“天”并称“天神地祇”。此处特指古印度舍卫城祇陀太子的园林。

    《汉语大词典》: “祇”指地神,亦用于专名“祇陀”。

  2. 指园林、苑囿,即祇陀太子拥有的林地。

  3. 精舍

    原指儒者讲学之所,后汉译佛教典籍中特指僧人修行、讲经的场所,即寺院。

    《佛学大辞典》: “精舍”即寺院别称,如印度之祇园、竹林精舍。


二、历史典故

祇园精舍得名于两位布施者:


三、文化意义

  1. 佛教圣地

    佛陀在此驻留二十余年,宣讲《金刚经》《阿弥陀经》等多部经典,成为佛教传播中心。

  2. 文学意象

    常见于诗词典故,象征清净道场。如王维“祇园树老梵声小”。

  3. 象征精神

    体现“布施”“众缘和合”的佛教思想,融合贵族与平民的供养功德。


四、遗迹与影响

遗址位于今印度北方邦舍卫城(Sāvatthī),考古发现僧房、讲经台等遗迹。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详载其盛况,后世汉传佛教寺院常以“祇园”命名殿阁,延续文化记忆。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3.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六
  4. 王维《青龙寺昙璧上人院集》

网络扩展解释

祇园精舍是佛教早期的重要修行场所,也是释迦牟尼传法的核心圣地之一。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释:

1.名称由来与背景

祇园精舍全称“祇树给孤独园”(梵语Jetavana-anāthapiṇḍikasyārāma),由两位核心人物共同建成:舍卫国太子祇陀(Jetā)与富商给孤独长者(Anāthapiṇḍika)。

2.历史与宗教意义

3.文化象征与后世影响

4.读音与别称

补充说明

祇园精舍的兴衰反映了佛教早期发展的历程。据载,精舍后因火灾损毁,但祇陀太子供养的树木始终留存,成为佛教徒心中的精神象征。

别人正在浏览...

按验白杨刀宝铉苞荫背包袱汴梁曹司城寨撦磔创启疮疹慈悲为本黨正递角独沉二智風流緼藉風琴负对鼓荡贵气捍索吼声护甲户帐箭袄交感神经嫉恶戟幢沮散浪桥岚嵅劳考连虫陆里层鳞游鑪櫜埋没人才盲听蒙面门政耐寒漂凌清鲜逑取鹊构热闹讪音沈然食辨劳薪狮弦遂祸锁院停杯文汇报乌靴遐敞仙公小年下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