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始终。开始和终止。《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始萃若环,莫得其伦。”《后汉书·傅毅传》:“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李贤 注:“卒,终也。言朝夕黽勉,终始如一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是故每立一会,每建一事,未闻其有始卒。”
始卒是汉语中由"始"与"卒"构成的复合词,具有双重语义维度:
一、本义解析 "始"字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开端、起始",《说文解字》训作"女之初也",引申为事物的初始状态;"卒"字据《古代汉语词典》有"终结、完毕"之义,《尔雅·释诂》注为"终也"。二字组合形成"开始与终结"的完整过程,常指事物发展的首尾阶段。
二、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如《庄子·寓言》载:"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描述事物循环往复的状态;《礼记·檀弓》有"君子念始卒者",郑玄注云"谓生死始终之事"。在汉代《淮南子·要略》中出现"穷逐终始之化,究达性命之情"的用法。
三、哲学意涵 在道家典籍中,"始卒"常被赋予哲学思辨色彩,《庄子集释》将其阐释为"无端之循环",指代宇宙运行规律。儒家经典则多用于强调礼仪制度的完整性,如《仪礼注疏》所述"礼有始卒,所以立人纪"。
四、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列为古语词,释义为"事情的开端和结局"。在当代学术研究中,该词仍用于哲学、史学领域,如《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论及"始卒相应"的时空观。
“始卒”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ǐ zú,其核心含义指事物的开始与终止,强调从始至终的完整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始”指开始,“卒”指结束,合起来表示事物的全过程,即“始终”或“自始至终”。常用于描述事件、行为或状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古典文献
近现代用法
章炳麟在《革命道德说》中批评:“未闻其有始卒”,指某些行为缺乏始终如一的坚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庄子》《后汉书》等典籍,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百兽王闭门合辙不冺不怕残臈侧倾成败论人诚意正心齿颊生香筹谟黛耒登拔得悉雕玑耳报神发撤腓肠肌皋舟规彟鼓戒花明柳媚黄媪黄胤化缘胡梨湔濯节介鲸蜡矜矜据杖刊授大学克架寇雉来集梁台鲁堂履屦贸折梅籔岷蜀黏涩攀望陪待批答七观青铜学士丘赋染苍染黄人日圣母泰逢天主国体测颓墙惟有下船详济析辩缬芷西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