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苟媮的意思、苟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苟媮的解释

同“ 苟偷 ”。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栖迟居 夏 邑,邑人无苟媮。”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周 之衰也,时人莫不苟媮而不立, 周 虽欲其立,而不可得也,故 周 亡。” 清 薛福成 《代曾侯相忠孝录序》:“人习於苟媮非一日,往往临危之际,巧伺形便,以为趋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苟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苟偷”相同,属于“苟且偷安”的略语,主要用于形容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苟媮”指不顾长远发展或道德准则,只追求暂时的安逸或利益,带有贬义色彩。例如,苏轼曾用“时人莫不苟媮而不立”批评当时社会风气。

  2. 字形与通假

    • “媮”在此处通“偷”,表示“偷安、敷衍”之意。
    • “苟”本身有“草率、姑且”之义(如“苟且”“一丝不苟”),强调态度的不认真。

文献用例

  1. 唐代元稹
    《阳城驿》中“邑人无苟媮”,形容百姓不因循苟且,积极进取。
  2. 宋代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提到周朝衰亡的原因之一是“时人莫不苟媮”,暗喻颓废风气的危害。
  3. 清代薛福成
    在《代曾侯相忠孝录序》中批判世人“临危之际,巧伺形便,以为趋避”,进一步延伸“苟媮”的消极性。

使用建议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苟媮》?

《苟媮》是一个古代汉字,读音为gǒu zhōu。它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由“苟”和“媮”两个字组成。

《苟媮》的部首和笔画

《苟媮》两个字的部首分别是“艹”和“女”,部首艹表示植物,部首女表示与女性有关。

《苟》的笔画数为8画,部首是“艹”。《媮》的笔画数为11画,部首是“女”。

《苟媮》的来源

《苟媮》是典型的古代汉字,它的字义为“快乐、喜悦”。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古籍之中。

《苟媮》的繁体

《苟媮》的繁体字为「苟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苟”和“媮”的写法可能稍有变化,但基本的结构和形状保持一致。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书法风格上,常见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书法派系。

《苟媮》的例句

1.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涌入街头,张灯结彩,充满着《苟媮》的气氛。

2. 他们跳起舞来,嬉笑着,仿佛尽情享受着《苟媮》的时刻。

《苟媮》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苟媮》是一个独立的词语,没有常见的词组搭配。

近义词:快乐、喜悦、欢乐

反义词:悲伤、痛苦、不快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