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求諐的意思、求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求諐的解释

见“ 求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求諐(qiú qiā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主动寻求或追究过失,多用于自我反省或规劝他人的语境。以下从释义、字源、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释义与用法

  1. 本义

    “求”意为“寻求、追究”,“諐”同“愆”(qiān),指“过失、罪咎”。合指主动检视过错,强调对过失的追责意识。

    例: 《尚书·冏命》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体现自我省察的“求諐”精神。

  2. 引申义

    • 自我反省:如《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即“求諐”的实践。
    • 规诫他人:古文中常见“以求諐之道规君”,指臣子劝谏君主纠错。

二、字源考据

  1. 单字溯源

    • 求:甲骨文象形为“皮衣”,后假借为“寻求”。《说文解字》:“求,索也。”
    • 諐(愆):从心衍声,《说文》:“愆,过也。”本义为“超越界限的过失”,含道德批判色彩。
  2. 合成词演变

    “求諐”属动宾结构,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白虎通义·谏诤》云:“臣所以有谏君之义何?尽忠纳诚,求諐匡失”,凸显其伦理功能。


三、文化意涵

  1. 儒家伦理的体现

    孔子强调“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求諐”契合儒家“修身自省”的核心价值观,被视为君子德行。

  2. 政治劝谏传统

    古代臣子常以“求諐”为名上疏,如唐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思愆咎以修德”,实为“求諐”精神的延伸。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求諐”词条,释义为“追究过失”。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解析“愆”字本义及引申。
  3. 《尚书正义》(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述周代君臣省愆记载。
  4. 《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华书局)阐释儒家自省观。
  5.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刘泽华,人民出版社)分析谏诤文化中的“求諐”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諐”是一个古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读音与属性

    • 拼音:qiān
    • 五行:属火
    • 部首:言(网页中未明确部首,但字形结构含“言”)
    • 笔画:简体与繁体均为15画。
  2. 字义解释
    “諐”是“愆”的异体字,两者意义相同,主要用于以下两种含义:

    • 踰越、违反:指超越界限或违背规则,如《廣韻》中提到的“同‘愆’”。
    • 错过、违失:表示因过失导致延误或错误,例如“愆期”(延误日期)、“愆尤”(过失)。

二、用法与关联词


三、字形演变

“諐”由“衍”与“言”组成,可能表示“言语上的过失”。其异体字“愆”则从“心”,更强调内心的过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方言差异,可参考《康熙字典》或文字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傲童包复别材禀受逼问必要産品仓颉缠混成交崇藴黜废催趣粗使呆呆呆旦奭琱文顶账东园公二享附落高强官给毂辘鹰还形烛河伯度事小吏阛阓俴俴奸色汲长急促金真急世妓围开怀畅饮刳精鉥心浪荡乾坤郎潜掠剩使黎檬子流泊飗飗陋面贼乱首蒙师靡亢泥泞栖居曲防省躬奢太时务识知首丘之情探戈天録铜斗儿家私同和猥冗偎依污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