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知道;识察。《庄子·缮性》:“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陈鼓应 今注:“ 俞樾 説:‘识、知二字连文。《诗》曰:“不识不知。”是识、知同义,故连言之曰“识知”也。’”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吾以谓夫子之道, 江 汉 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吾与诸足下岂所识知。” 清 朱之瑜 《答魏九使书》:“识知其为人者,其是先定,而后得徐议亲翁之去就。”
(2).见识;知识。《汉书·晁错传》:“臣 错 屮茅臣,亡识知,昧死上愚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奬,应訶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识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可解释如下:
动词用法:知道、识别
指对事物有所认知或察觉,强调理解与辨别能力。例如《庄子·缮性》中提到“心与心识知”,陈鼓应注释认为“识”与“知”同义连用,意为内心的感知与判断。
名词用法:见识、知识
指通过积累形成的学识或见解。如《汉书·晁错传》中晁错自称“亡识知”,即缺乏学识;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批评溺爱导致孩子“至有识知,谓法当尔”,指代后天形成的错误认知。
以上解释主要参考高权威性来源(、),并结合其他网页补充用例。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详细分析,可通过来源链接进一步查阅。
识知是一个汉字词语,指认识和了解事物的知识、见识。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和理解。
识知的部首是言字旁,共有11个笔画。
识知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一种解释是由“⺊”代表知,另一种解释是由“忄“为心,代表心智理解。
识知的繁体字是「識知」。
在古代,识知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深入研究了解,这里无法提供详细信息。
1. 他具备很高的识知水平,能够深入洞察问题的本质。
2. 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识知,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识知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组,比如:自识知、意识知、识知能力。
识知的近义词有:了解、认知、见识。
识知的反义词有:无知、愚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