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给的意思、官给的详细解释
官给的解释
犹官俸。 唐 孟郊 《雪》诗:“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词语分解
- 官的解释 官 ā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笔画数:; 部首:
- 给的解释 给 (給) ě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给 (給) ǐ 供应:供
专业解析
"官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由官府供给、官方发放。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辞书和语料的分析:
-
基本词义:
- 官府供给:指古代或特定时期,由朝廷、政府机构或官方组织无偿或有条件地提供物资、资金、服务等。这涵盖了如军需物资、官员俸禄、赈灾钱粮、公共工程材料等由公权力机构负责的配给行为。其核心在于供给主体是代表国家或公共事务的"官"方。
- 官方发放:强调物品或资源的来源和分配渠道是官方,而非私人或市场。例如,"官给盐引"指官府发放的食盐专卖凭证,"官给农具"指政府配发给农民的耕作工具。
-
用法与语境:
- 该词多见于历史文献、法律文书及描述古代制度或特定时期(如计划经济时期部分配给制)的语境中。
- 常与具体的供给物品或对象搭配使用,如"官给衣食"(官府供给衣服食物)、"官给钱粮"(官府发放钱和粮食)、"官给军饷"(官府发放军队粮饷)。
- 其使用隐含了供给行为的强制性、公共性或福利性(如赈济)特征。
-
历史背景与制度体现:
- 在中国古代,"官给"是维系官僚体系运转(如俸禄)、保障国家机器(如军队后勤)、实施社会救济(如灾荒赈济)以及推行国家专营制度(如盐铁官营)的重要手段。
- 例如,《新唐书·食货志》等史籍中常有"官给牛种"(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给农民)的记载,体现了国家恢复生产的政策。
-
现代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官给"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因其带有较强的历史色彩和计划经济痕迹。
- 其概念可对应现代社会中政府财政拨款、政府采购分配、社会福利发放、官方补贴等行为,但现代更常用"政府发放"、"财政供给"、"国家补贴"等更具体的表述。
"官给"指由官方机构(官府、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向特定对象(如官员、军队、百姓)无偿或有条件地提供物资、资金或服务的行为,强调供给来源的官方性和行为的公共性。该词是理解中国古代及特定时期经济制度和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词汇。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官给"词条的定义及古代用例收录。
- 《辞源》(商务印书馆):提供"官给"的词源及历史用法解析。
- 古籍文献(如《新唐书》、《宋史》等):提供"官给"在历史语境中的实际应用例证。
- 语言学及历史学研究论著:分析"官给"反映的社会经济制度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官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ān gěi,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官员的赏赐或待遇
指官员对下属或民众给予的物质奖励、荣誉或特权,强调官员的恩惠或官方保护。例如,官员可能通过“官给”为下属提供额外津贴或特殊待遇。
-
官俸(官员的俸禄)
部分资料(如唐代孟郊的诗句)提到“官给”指官员的薪资或俸禄。例如《雪》诗中“官给未入门”描述俸禄未及时发放导致生活困顿的情景。
二、用法与辨析
- 语境差异
广义上,“官给”可泛指官员提供的各类资源;狭义上则特指俸禄,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 古籍引用
唐代诗人孟郊的《雪》诗是典型用例,反映古代官员俸禄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三、补充说明
- 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 “给”字在词语中读gěi,而非“j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禄办集偪介禀从勃然不景气惷驳寸心等长杖凋缺顶碰鹅毳耳识番社烦恹负固高径格格不入歌磬光明瑰轶古物荷繦话茬儿黄金买赋皇兄徽钦虎节简易燋齿惊恐万状矜句饰字近义词口浅狂猘匮饿昆后老去灵宠陋浅乱烘论亢门楣南甍青苔巷诠较榷马上气不接下气十二支视死如生唰啦硕女司帐素饱邃远泝水行舟铤金头黑宛转悠扬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