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黎檬子的意思、黎檬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黎檬子的解释

亦作“ 黎朦 ”。亦作“ 黎朦子 ”。水果名。柠檬之属。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黎朦子,如大梅,復似小橘,味极酸。或云自南蕃来, 番禺 人多不用醯,专以此物调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盐渍,暴乾收食之。”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檬子》:“黎檬子,一名宜母子,似橙而小,二三月熟,黄色,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 清 杭世骏 《黎朦》诗:“粤稽《桂海志》,是物为黎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黎檬子是汉语中对柠檬的古称,特指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柠檬(Citrus limon)的果实。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植物学释义

黎檬子为常绿小乔木的成熟果实,外皮呈黄色或黄绿色,表面多凹凸瘤状油胞,果肉极酸,富含柠檬酸与维生素C。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黎檬子,形如大梅,味极酸。”

二、药用价值

传统医学视其为清热化痰、生津止渴之品。《本草纲目·果部》称其“气味酸平,主下气和胃”,可解暑热、消食积。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抗氧化功效。

三、文化隐喻

因果实酸涩难食,古人以“黎檬子”喻指外表诱人而内涵空洞之物。明代《五杂俎》云:“黎檬子,色若金玉,入口酸蹙,犹世之虚名者。”

四、语言学演变

“黎檬”为古越语音译词,后简化为“柠檬”。清代《广东新语》记载:“粤人呼柠檬为黎檬,盖番禺方言遗存。”印证了词汇在地域传播中的音转现象。


来源参考:

  1.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2.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3.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4. 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中华书局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黎檬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水果名称(常见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柠檬类水果,外形似梅或小橘,味极酸。古代常用于调味或加工食用,如蜜饯、盐渍等。
  2. 别名与用途
    又称“宜母子”,因孕妇肝虚时喜食酸味而得名。清代文献记载其可入药,有生津止渴之效。
  3. 历史记载
    宋代《岭外代答》提到其从“南蕃”传入,岭南地区用其代替醋调羹,清代诗词中也多次提及。

二、成语含义(较少见)

  1. 形容外貌丑陋
    部分词典将其列为成语,由“黎”(姓氏)和“檬子”(柠檬)组成,比喻人容貌不佳。
  2. 使用注意
    该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可能为方言或古语残留,需谨慎使用以避免歧义。

三、其他解释

个别资料提到“黎檬子”为云南某村庄地名,但此义项与词语本义关联较弱。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指水果,可参考宋代至清代的文献记载;若为成语,则多用于特定语境中描述外貌。

别人正在浏览...

藨草禀堂伯英脖子拐驰诚俦夷鉏镈出産储嫡黜周王鲁从命村酒邨氓地客豆角踱步方伯谦房奁扶疾酣沈耗涸号羣红灯记滑落化民成俗黄老术家喻户晓街心花园金釭鸡犬皆仙镌切刻奋哭丧脸来者可追两姨流谤率同闾伍奈良时代内史省偏向品件铨廷鹊袍然诺髯苏软炊埽愁帚飒飁世雠手臂四不像松木板酸哽素襟条述厅长萎枯围遶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