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坐的意思、安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坐的解释

(1).安稳地坐着。谓不劳神费力。《庄子·说剑》:“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 唐 韩愈 《讲学解》:“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其势駸駸,恐未容饱食而安坐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公公只管安坐前厅静听消息。” 戴望舒 《秋》诗:“我是微笑着,安坐在我的窗前。”

(2).古时坐的一种姿势。 清 凤韶 《凤氏经说·四牡》:“古者之坐皆跪。安坐,坐而著于蹠也。危坐,坐而直其身也。” 清 恽敬 《困说》:“古者危坐任膝,安坐任足,夷坐任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安坐”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安稳地坐着,强调无需劳神费力的状态,如「饥馁在城中走街串巷,瘟疫则安坐在城门口」。现代语境中,常描述长时间保持坐姿的行为,如「安坐在电脑前工作」。

  2. 典籍引证
    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例如:

    • 《庄子·说剑》提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体现从容不迫的姿态;
    • 《三国演义》中「使君宽怀安坐」表达安抚对方静候的意图。
  3. 古时坐姿礼仪
    在古代礼仪中,“安坐”特指一种坐姿:臀部贴于脚后跟,双膝自然着地,与“危坐”(挺直身体)和“夷坐”(随意盘坐)形成对比。

  4. 现代延伸意义
    可引申为“不行动、不作为”的消极状态,如朱熹所言「未容饱食而安坐」,暗含对安逸的警示。

总结来看,“安坐”既描述具体坐姿,也隐含状态和态度,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安静地坐着,不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安坐的部首是宀(mian)和人(ren),共有6个笔画。 来源:安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掌教礼》一书。 繁体:安坐的繁体字是「安坐」。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安坐的「坐」字在上方还有一个「罪」字的表意符号,表示当时人们在坐的时候,需要以坐而不做罪过的态度来安坐。 例句:她安坐在沙发上,享受着安静的时光。 组词:静坐、安静、静心坐。 近义词:安宁坐、平静坐。 反义词:不安坐、忙乱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养暗白襃励鞭警变亏贲临不住气参谋长潮白超短裤潮脑车公驰爽达旦打地铺到错大唐秦王词话方壶放足发祥凤表龙姿革闲公金骇讹鹖尾减产煎情兼疑校点极力急用郡郭均适枯哑镭射气乱惑乱军马缰目断盘深裴回飘蓬千颦侨鄙悄然无声奇玩羣蚁附膻识面台官识灭石子兽瓦树塞门松乔迁景退旅进旅土坑土王涂污瓮头醁无关紧要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