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命的意思、贷命的详细解释
贷命的解释
谓免于死罪。 宋 苏轼 《上吕相公书》:“已得旨贷命,而门下别取旨断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 顾冲菴 养谦 抚 辽左 ,俘得海上零 倭 数十,皆贷命以实行伍。”
词语分解
- 贷的解释 贷 (貸) à 借入或借出:贷款。借贷。信贷。 推卸给旁人:责无旁贷。 宽恕,饶恕:严惩不贷。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命的解释 命 ì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刵 )。命运(.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网络扩展解释
“贷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免于死罪”,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dài mìng()
- 释义:指原本应判处死刑的罪犯,通过特定程序(如赦免、减刑等)获得生命宽恕。例如,宋代司法中若皇帝下旨“贷命”,则犯人可免除死刑。
二、词源与用法
- 词性:动词性短语,多用于司法或历史文献。
- 构成:“贷”有“宽恕、豁免”之意,“命”指生命,组合后强调对死刑的赦免。
三、文献例证
- 宋代司法:苏轼在《上吕相公书》中记载:“已得旨贷命,而门下别取旨断死。”说明需经多重程序核准死刑豁免。
- 明代军事:沈德符《野获编》提到,顾养谦在辽左俘虏倭寇后,“皆贷命以实行伍”,即赦免其死罪并编入军队。
四、现代使用
- 使用频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中。
- 近义词:赦免、减死(古代用法)。
五、扩展说明
- 文化背景:古代“贷命”反映司法制度中“慎刑”思想,如宋代死刑需经“复奏”程序,确保判决审慎。
“贷命”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司法术语,需结合文献案例理解其具体应用场景。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宋史·刑法志》或《明实录》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贷命》:词义、部首和笔画
《贷命》,拼音:dài mìng,意为借贷生命。
《贷命》的部首是贝(贝字旁),总笔画数为15画。
《贷命》的来源、繁体和古时候汉字写法
《贷命》的来源主要是指为了某种利益或目的而冒险或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示将自己的生命作为抵押或借贷的行为。
在繁体中,贷命的写法为「貸命」。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贷命的写法为「貸命」。
《贷命》的例句
1. 为了救落水的孩子,他不顾自己的安全,贷命于江。(意思:冒着生命危险借贷生命)
2. 他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不惜贷命做出各种危险的手段。(意思: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盈利)
《贷命》的组词
1. 贷款:借贷的款项或资金。
2. 信贷:贷款和借贷业务。
3. 义贷:无利息或低利率借贷的行为。
《贷命》的近义词
1. 借命: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冒险或牺牲自己的生命。
2. 任命:指被指定或委任担任某种职务或岗位。
《贷命》的反义词
1. 护命:指保护自己或他人生命的行为。
2. 规避:指避免或回避某种危险或不利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