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靠,依赖。《旧唐书·高骈传》:“朕瞻如 太华 ,倚若长城,凡有奏论,无不依允,其为託赖,岂愧神明?”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门迎着駟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託赖着众亲故。”《杨家府演义·太祖传位与太宗》:“ 王皇后 见 晋王 ,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託赖於官家。’”《红楼梦》第三五回:“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喫,託赖着连我也尝个新儿。”
“讬赖”一词中的“讬”实为“托”的异体字,因此“讬赖”等同于“托赖”。该词由“托”(依靠、委托)和“赖”(依赖、仰仗)组合而成,整体含义为依靠他人或他物的支持,常见于书面表达或古语语境。例如:“此事托赖众人相助,方得完成。”
补充说明:
若需更具体的古文例证或方言用法,建议结合权威词典进一步查证。
讬赖(tuo4 laih4)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解释为“扯皮、推卸责任”的意思。
讬字由“讠”和“寸”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讠”为训字旁,表示与言语相关的意思;“寸”是一个单独的部首,表示与长度、距离有关。
赖字由“赤”和“罒”两个部首组成,“赤”表示颜色红,也有走的意思;“罒”是一个单独的部首,表示与网有关的意思。
讬和赖两个字的笔画分别是5画和13画。
讬赖是一个汉语词语,源于古代汉字的演变。根据《广韵》记载,讬指的是人为定窒碍事而不前进;赖指的是阻碍或让人滞留不动。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讬字的繁体形式是説,赖字的繁体形式是賴。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讬字的写法是由两个精细的横折构成,表达出讲话中有顾虑而停顿不前的意思。赖字的写法是一个走动的人形加一个网,表示阻碍人的行动。
他总是讬赖自己的错误,从不承担责任。
除了讬赖,还可以组成讬赖不已、讬赖推卸等词语。
近义词:扯皮、推卸责任
反义词:承担责任、坦诚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