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孙的意思、不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孙的解释

(1).傲慢;不恭敬。《论语·阳货》:“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訐以为直者。”孙,一本作“ 逊 ”。 邢昺 疏:“孙,顺也。”《大戴礼记·主言》:“弟子知其不孙也。” 王聘珍 解诂:“孙,恭顺也。” 明 刘基 《郁离子·道术》:“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

(2).没有次序。《礼记·学记》:“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不谦逊、不恭顺、傲慢无礼。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本义与核心解释 “不孙”指人的态度或行为不符合谦逊、恭顺的礼节规范,表现出骄傲、放肆、不守规矩的特质。它是“孙”(通“逊”)的否定形式,强调对传统礼法和尊卑秩序的违背。例如: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 其中“不孙”常与“固”(鄙陋)对举,指态度轻浮不庄重(《论语·学而》衍生解读)。

二、“孙”与“逊”的通假关系 在古汉语中,“孙”常假借为“逊”,表示谦让、恭顺。《说文解字》释“孙”为“子之子也”,本义指子孙,后引申出“顺”与“让”的含义。“不孙”即“不逊”,如:

《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郑玄注:“孙,顺也。” 可见“不孙”即“不顺”,指不遵循礼法次序。

三、用法分析与语境

  1. 形容品性傲慢

    常见于批评态度骄纵、目无尊长的行为。如《论语·阳货》载:“恶不孙以为勇者”,指厌恶那些将无礼当作勇敢的人。

  2. 指行为放肆失礼

    如《礼记·曲礼上》:“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反之,“不孙”则表现为骄纵逾矩。

  3. 与“孝悌”对立

    儒家强调“入则孝,出则悌”,而“不孙”常与“不孝”“不悌”并提,如《孟子·离娄上》批评“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为“不孝”,而“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即属“不孙”。

四、经典文献例证

  1. 《论语·卫灵公》: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此处“孙以出之”强调言行需谦逊,反之则为“不孙”。

  2. 《尚书·尧典》:

    “吁!嚣讼可乎?” 孔传释“嚣”为“不孙”,指傲慢争讼之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第1卷,“不孙”词条释义。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舘,1998)第98页,“孙”通“逊”项及用例。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对“孙”的引申义考释。
  4. 《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华书局,1990)相关章节注释。
  5. 《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对“孙”的训诂。

网络扩展解释

“不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ù sūn,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傲慢不恭敬

指态度傲慢、缺乏谦逊,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不尊重行为。例如:

二、没有次序

指事物杂乱无章、缺乏条理。例如:


补充说明

  1. 词义演变:古汉语中“孙”通“逊”,因此“不孙”与“不逊”常互通,现代更常用“不逊”表示不谦逊()。
  2. 应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献,如《郁离子·道术》中“下罔上则不孙”,描述上下级关系失序()。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论语》《礼记》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矮矬子剥斲崩竭贬刺不拟扯天扯地池溜船埠窗挺啜叱电丝调离敌忾同仇诋排丢溜渡桥发头覆盆抚式狗吠不惊怪责寒郊鸿鱼呼瓝嘉禾舞蹇直借音锦套头机心械肠孔阜缆桩緑石砚卯云马上墙头挠挑拿腔作调哝咶洽畅迁复戎器塞隔三古上番上货石濠示戒霜柹送穷鬼算盘逃河讨力天崩地坍天菑体无完肤痛打翫味窝窝瘪瘪五时副车限管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