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檐接水的长槽。溜,通“ 霤 ”。 唐 张九龄 《和崔尚书喜雨》:“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池溜是古汉语中形容积水流动状态的复合词,分释如下:
一、单字释义
池
《说文解字》释为“陂也”,指蓄水的洼地(如池塘、水池),引申为汇聚之处。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溜
《玉篇·水部》载:“溜,水流也。”本义指水流或液体滑落,如《文选·潘岳〈射雉赋〉》“泉涓涓而吐溜”中形容水流滑行。
来源:《玉篇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二、复合词“池溜”考释
该词最早见于《文选·左思〈吴都赋〉》“玉涧剖于昆陵,池溜汇乎溟涨”,李善注:“池溜,谓池水溜下也。”指池中积水向下流动的状态,后引申为:
来源:《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池溜”已罕用,属文言遗存词汇。其核心语义保留在“池水流动”的本义中,偶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地域方言(如部分吴语区仍用“溜”指液体滑落)。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四、权威典籍用例
“玉涧剖于昆陵,池溜汇乎溟涨。”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李善注引水文释义。
“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唐)徐敞《月映清淮流》,以池溜动态喻自然生机。
来源:《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全唐诗》卷三百十九
“池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池溜”指屋檐接水的长槽,主要用于古代建筑中收集雨水并导流的装置。其中“溜”通“霤”(liù),表示屋檐的排水槽或水流路径。
“溜”在此处为通假字,本字为“霤”,《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屋水流也”。这一用法体现了古汉语中通过谐音或形近字替代的现象。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和崔尚书喜雨》中写道:“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此处“池溜”指雨水注满屋檐水槽,与后文“林芳”形成自然意象的呼应。
现代汉语中“池溜”已不常用,但“池”仍保留“池塘”“城池”等含义,而“溜”在“溜冰”“滑溜”等词中延续了“滑动”的引申义。
需注意,“池溜”属于古建筑术语,现代可通过文献或诗词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具体形制与功能。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3、6的原始内容。
白发红颜儤筵财忙残害插秧抽拔楚执珪嘚啵电脑懂门儿额徵风势浮法玻璃纲曹个是诡驳国琛河房花生米挟私惊慴九筮卷刃芵明絶续空巢家庭涳濛跨下袴腰盠顶迾置履戴马粪娘慢志贸袭秣饲末校暮羽啪嚓盘陁辟属千形万状潜源乾灾耆率礐盘神经痛神耀舒快说法书师覗机桯凳頽形托便图任危棘象玄笑意遐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