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得力;起作用。 清 张履祥 《农书·运田地法》:“惟未春先下壅,令肥气浸灌土中,一行根,便讨力,桑眼饱绽,个个有头,叶必倍多。”
(2).谓寻求助力。《何典》第五回:“反要挖出肉里钱去大掷大赌的输落,尽要向我一隻钉上讨力。”
根据权威词典资料,“讨力”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及使用特点:
一、基本释义
得力/起作用
指事物或行为产生实际效果,具备有效作用。例如清代农书提到桑树施肥后根系发达,此时“便讨力”,即肥料开始发挥作用。
寻求助力
强调主动争取外部支持以达成目标,如《何典》中描述通过他人获取资源的行为。
二、词源与用法
三、近义表达
可替换为“借力”“求援”等,反义词则为“独力”“孤立”。
若需查看具体古籍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讨力是一种中文词语,意思是寻求帮助或争取支持的行为或方式。
讨力的部首是力,共有7个笔画。
讨力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讨”指的是寻求或争取,“力”表示力量或助力。
在繁体字中,讨力被写作「討力」。
在古代汉字中,讨力的写法可能会和现代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相同。
1. 他通过朋友圈的求助讨力,成功筹到了项目的资金。
2. 这个社区的居民们团结一心,共同讨力,抵制了违法建设。
3. 老师教导学生们要互相讨力,共同进步。
讨力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讨好、讨论、协力等。
争取、求助、寻求等是讨力的近义词。
独立、自力更生是讨力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