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冷落寂静的郊野;寒天的郊野。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唐 沉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是节严阴始,寒郊散野蓬。” 唐 李群玉 《游玉芝观》诗:“木落寒郊迥,烟开叠嶂明。”
(2).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 郊 寒 岛 瘦, 元 轻 白 俗。”后以“寒郊”称 唐 诗人 孟郊 。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红袖共斟将共若,锦囊须佩却须奚,寒 郊 瘦 岛 吟成蛰,煖肉肥肌屏作闺。”参阅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孟东野贾浪仙》。
“寒郊”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冷落寂静的郊野或寒天的郊野,常用于描绘秋冬萧瑟的自然环境。例如:
因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评价“郊寒岛瘦”(孟郊诗风清寒,贾岛诗风瘦硬),后人以“寒郊”代指唐代诗人孟郊。例如:
该词兼具写景与文学评价的双重功能,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其文学引申义源于苏轼对中唐诗人风格的经典概括。
《寒郊》一词指的是寒冷的郊外地区。寒冷意味着低温,而郊外则表示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地方。因此,寒郊可以理解为气候寒冷、地处郊外的地区。
《寒郊》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首和八个笔画。
《寒郊》在简体中文中常用来形容气温低、环境冷清的冬季郊外景象。这个词的繁体字为「寒郊」,发音和意思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寒郊》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1. 冬日的寒郊,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 他漫步在寒郊,享受着清冽的空气。
1. 寒冬:冬季的寒冷。
2. 郊区:城市周围的较为郁郁葱葱、环境较为宜人的地方。
1. 冷僻: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方。
2. 荒原:辽阔而贫瘠的地区。
热闹:热闹、繁华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