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 期集所 ”。新科进士聚会的地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饮酒数巡,便起赴期集院。”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期集》:“谢恩后,方诣期集院。” 宋 文天祥 《纪年录》:“ 寳祐 四年……时 革斋先生 卧病客邸,予自期集所请朝假,侍汤药。”
“期集院”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特定场所,主要用于新科进士聚会和活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别称
亦称“期集所”,特指科举时代进士及第后的聚会场所。这一名称源于“期”(约定时间)、“集”(聚集)、“院”(场所)三字组合。
历史背景与功能
相关活动
期集院中会举办宴饮、题名等庆典,如“曲江游宴”“杏花宴”及“雁塔题名”等,既是庆贺仪式,也便于进士间建立官场联系。
场所特征
通常设在主考官住宅附近,临时租用但陈设豪华,体现朝廷对人才的礼遇。
提示:部分现代资料将“期集院”解释为“共同等待期限”的成语(如),但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支持,建议以科举相关释义为准。如需考据原文,可参考《唐摭言》等古籍或权威历史辞典。
《期集院》是一个词语,意指期待、聚集和学院的概念相结合的场所或机构。
《期集院》的部首拆分为并、白、心,总共有13画。
《期集院》这个词的来源尚不明确,但可以推测是由期望、集合和学院之意组合而成。
《期集院》的繁体字为「期集院」。
目前尚未发现《期集院》的古时汉字写法。
1. 在《期集院》的建设下,我们可以期待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2. 这个城市的《期集院》汇集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和思想。
期望、聚集、学院、集合、期限、院校、期刊、集会、学术、聚焦
学院、研究所、学府、研究院、学校
散漫、离散、分散、缺乏组织的、解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