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方卫服之国。古代指王城以外四周拱卫的诸侯国。《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玄 注:“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 孙诒让 正义引 孔广森 云:“四卫者,言四方卫服之国也。”
(2).四方之职。《大戴礼记·少间》:“诸侯脩礼於封内,以事天子;大夫脩官守职,以事其君;士脩四卫,执技论力以听乎大夫。” 卢辩 注:“四卫,四方之职。”
(3).四肢。《吕氏春秋·审时》:“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叡智,四卫变强。” 高诱 注:“四卫,四枝也。”
“四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以下是详细分析:
指古代王城周边拱卫的诸侯国,属于周代“服制”中的概念。根据《周礼·春官·巾车》记载:“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郑玄注:“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这一用法强调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军事与政治支持,是分封制度下的地理与权力划分。
指代四方官员的职责或职位,见于《大戴礼记·少间》:“诸侯脩礼於封内,以事天子;大夫脩官守职,以事其君。”。此处“四卫”可能引申为维护四方秩序与职责的官员体系,但具体用例在文献中较少。
此义为比喻用法,将人体四肢比作“护卫身体”的“四卫”。《吕氏春秋·审时》提到:“得时之稼……四卫变强。”高诱注:“四卫,四枝(肢)也。”。此处通过农耕与身体的关联,强调四肢对健康的重要性。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注解与权威辞书,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含义。
《四卫》是一个汉语词汇,一般指的是指明地址或方位的四个方位词,即东、南、西、北。它表示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意思。
《四卫》的拆分部首为“十”,其中“一”是它的首字母。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它由7笔组成。
《四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军事用语。古人将军队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设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以便对抗敌人的进攻。因此,这四个方位就被称为“四卫”。
《四卫》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四衛」。
在古代,对于《四卫》的写法有些变异。一种常见的变异写法是将卫的左边的一横写成竖直的,即「西衞」。
1. 在城市中旅行,了解好四卫的方向将会很有帮助。 2. 他们在漆黑的夜晚没有迷路,多亏了对四卫的熟悉。
与《四卫》相关的一些组词有: 1. 东南西北 2. 东方 3. 南方 4. 西方 5. 北方
与《四卫》近义的词语有: 1. 东南西北 2. 前后左右 3. 上下左右 4. 方位
与《四卫》反义的词语有: 1. 中央 2. 中间 3. 中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