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卫的意思、四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卫的解释

(1).四方卫服之国。古代指王城以外四周拱卫的诸侯国。《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玄 注:“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 孙诒让 正义引 孔广森 云:“四卫者,言四方卫服之国也。”

(2).四方之职。《大戴礼记·少间》:“诸侯脩礼於封内,以事天子;大夫脩官守职,以事其君;士脩四卫,执技论力以听乎大夫。” 卢辩 注:“四卫,四方之职。”

(3).四肢。《吕氏春秋·审时》:“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叡智,四卫变强。” 高诱 注:“四卫,四枝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卫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主要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1. 古代军事与职官制度

四卫在周代指代君王身边的核心护卫力量,即“虎贲、旅贲、射声、佽飞”四支精锐部队(《周礼·夏官》)。唐代演变为禁军编制,隶属左右卫、左右骁卫,负责宫廷戍卫与仪仗职能(《新唐书·百官志》)。

2. 地理防御体系

古代文献中“四卫”可指四方边疆的军事据点。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提及“四卫之疆”,汉代郑玄注疏解释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接壤的戍守要地,构成中央政权的屏障(《礼记注疏》)。

3. 佛教护法概念

佛教术语中,四卫指四大护法天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分别镇守须弥山四方,象征守护正法、抵御邪魔的宗教意涵(《法苑珠林》卷十二)。

网络扩展解释

“四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以下是详细分析:

1.四方卫服之国

指古代王城周边拱卫的诸侯国,属于周代“服制”中的概念。根据《周礼·春官·巾车》记载:“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郑玄注:“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这一用法强调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军事与政治支持,是分封制度下的地理与权力划分。

2.四方之职

指代四方官员的职责或职位,见于《大戴礼记·少间》:“诸侯脩礼於封内,以事天子;大夫脩官守职,以事其君。”。此处“四卫”可能引申为维护四方秩序与职责的官员体系,但具体用例在文献中较少。

3.四肢

此义为比喻用法,将人体四肢比作“护卫身体”的“四卫”。《吕氏春秋·审时》提到:“得时之稼……四卫变强。”高诱注:“四卫,四枝(肢)也。”。此处通过农耕与身体的关联,强调四肢对健康的重要性。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注解与权威辞书,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处先生邦经编著表盘簿对柴市节长规称县檮树醇驷辞条错龟单称判断打眼斗迭斗聚夺俸访对废语焚膏继晷分茅列土赋材革奸铲暴鹤轮红旗画眉举案箭袖交番脚片京江开缘空壁连续报道淩迟鸾门鹿市鹿尾蛮音牛虻女中丈夫呕呢媻珊旗获全归驲书森萧砂磴语深入膏肓沈心静气熟人熟事碎玉探抽桃花妆托幼畏俯围网香篮仙灵仙艳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