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绿萼华诗》:“赠诗一篇并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 唐 李商隐 《李夫人歌》:“蛮丝繫条脱,妍眼和香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 文宗 问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誥》言, 安妃 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釧也。’” 明 陈继儒 《枕谭·条脱》:“条脱,臂饰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女脱臂上紫金条脱为赠。”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条脱”是古代的一种臂饰,具有独特形制和文化内涵。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条脱是古代女性佩戴的腕饰或手镯,由捶扁的金银条绕制成螺旋形,两端用金银丝编制成可调节松紧的环套。通常一副两个,可灵活佩戴于手臂。
形制特征
历史与文学记载
词源与别称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例证或实物图片,可查阅《真诰》《能改斋漫录》等古籍,或参考博物馆藏品的图文资料。
《条脱》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整理清理”,指对事物的杂乱或混乱状态进行整顿和清理。
《条脱》这个词的部首拆分为“⺧”(左上方是“⺆”的汉字部首“立”)以及“⺡”(左下方是“⺌”的汉字部首“入”)。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
《条脱》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典籍《易经》,其中有“维之所以条脱其苇也”一句。后来,这个短语转化为一个动词,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整理、清理。
《条脱》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條脫」。
在古时候,汉字《条脱》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是由下方的“立”和上方的“入”组成,整体上视觉效果较为复杂。
1. 他花了一个下午把书房的杂物都条脱了一遍,整理得井井有条。
2. 这个项目经理善于条脱工作中的繁杂环节,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1. 条理:指事物的井然有序的状态。
2. 脱离:指摆脱某种状态或关系。
3. 条整:指对事物进行整齐地排列或整理。
整理、整顿。
混乱、杂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