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蓬飘的意思、蓬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蓬飘的解释

飞蓬飘荡,以喻人之流徙无定。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 唐 钱起 《送修武元少府》诗:“黎甿久厌蓬飘苦,迟尔西南惠月传。” 宋 蒋捷 《行香子·舟宿兰湾》词:“红了樱桃,緑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 清 顾炎武 《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诗:“愁絶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蓬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意象来源于“蓬草”随风飘飞的特点,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义与核心意象:

    • “蓬”指蓬草,一种常见的野草,其特点是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 “飘”指随风飞舞、飘荡。
    • 因此,“蓬飘”的字面意思就是蓬草随风飘飞。这个意象本身就蕴含了无根、漂泊、不由自主的意味。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蓬飘”指“蓬草随风飘飞,比喻人流徙无定”。
  2. 引申义与比喻义:

    • 基于蓬草随风飘荡、无根无定的特性,“蓬飘”最主要的引申义是比喻人的行踪不定、四处漂泊、流离失所。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像蓬草一样被命运或时势之风裹挟,无法自主掌控方向,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例如形容游子、旅人、征夫或遭遇战乱、灾祸而背井离乡者的境况。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飘蓬”的释义(“蓬飘”与之同义),其比喻义为“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3. 用法与语境:

    • “蓬飘”常见于书面语,尤其多见于古典诗词和抒情散文中,用以渲染羁旅之愁、漂泊之苦、身世之感或人生无常的感慨。
    • 常与“萍转”、“梗泛”、“浪迹”等词并用或形成对仗,强化漂泊无依的意境(如“蓬飘萍转”、“梗泛蓬飘”)。
    • 例句:
      • “十载蓬飘,天涯倦客。” (形容长期在外漂泊)
      • “战乱频仍,百姓蓬飘,流离失所。” (形容因战乱而流离失所)

“蓬飘”一词,源自蓬草随风飘飞的特性,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人或事物像蓬草一样漂泊无定、流离失所。它生动地传达了居无定所、行踪飘忽、命运不由自主的意境,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色彩,常用于表达羁旅愁思或人生动荡的感慨。

网络扩展解释

“蓬飘”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蓬飘”字面指飞蓬随风飘荡(飞蓬是一种易被风吹散的植物)。其核心喻义为人的漂泊无定或流离失所,常用于形容人生际遇的飘零状态。

二、出处与文学应用

  1. 出处溯源
    该词源于三国时期曹植《杂诗》中的“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以飞蓬比喻人的漂泊。

  2. 诗词用例

    • 宋代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写道:“送春归客尚蓬飘”,表达客居漂泊的惆怅。
    • 清代黄景仁在诗句“风蓬飘尽悲歌气”中,用“蓬飘”暗喻人生失意。

三、情感色彩

“蓬飘”带有孤寂与无奈的情感色彩,常见于古代文人抒发羁旅之愁或怀才不遇的语境中。

四、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引申为生活不稳定、居无定所的状态,例如形容异乡打工者或频繁迁徙的人群。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古典诗词集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着罢弱笔管树避祸策反丞弼赤鼻矶痴计词仙颠倒衣裳堆堵堕混飘茵飞溅飞天辐射革牧工伤保险谷城翁还声鹤寿鹄年胡志明节鄂劫火接获季妹径窦京派九运拒闭句型狼子两姨亲林阜领略蒙括绵隔铭典民夷木鵰漰渀漂蓬浅戆侵近弃日铨臣仁事仁悌软答剌三瓦两巷杀决试婚时评厮舍宿猾桐城派屯仓唾耳文章宿老五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