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刑的意思、外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刑的解释

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参见“ 内刑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刑”一词的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外刑”指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与“内刑”(指精神或心理层面的惩罚)形成对比。该词最早出自《庄子·列御寇》,原文提到“为外刑者,金与木也”,即以金属(如刀锯)和木制刑具(如棍棒)施加体罚。

  2. 出处与上下文
    《庄子·列御寇》中通过“外刑”与“内刑”的对比,探讨了刑罚对人内外的影响:“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意指身体受刑者被刑具惩治,而精神受刑者则被内在矛盾消耗。

  3. 文学引用
    唐代柳宗元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中写道“内诲于家,外刑于邦”,此处“外刑”引申为对外部行为的规范与惩戒。

  4. 现代释义扩展
    除字面意义外,“外刑”也用于比喻对公开行为的约束或惩罚,如宋代杨万里诗句“君欲问淋疾,便是法外刑”,暗示超出常规的严厉惩治。

  5. 注意事项
    需注意该词属于古汉语范畴,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文献解读或特定语境。其反义词“内刑”指内在的自我谴责或精神压力,两者共同构成古代对“惩戒”的二元划分。

以上解释综合了《庄子》原典、诗词引用及词典释义,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学术讨论,可参考《庄子》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刑

外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外和刑。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的部首是⺼,在《康熙字典》中,外的总笔画数是5。

刑的部首是刀,总笔画数为2。

来源

外刑这个词源于古代对待罪犯的刑罚方式,指的是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控制他们的身体自由。

繁体

在繁体中文中,外刑的写法为「外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外刑的写法略有不同,外写作「儰」,刑写作「形」。

例句

1. 在古代,外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

2. 四百年前流放到岛上的罪犯经历了严酷的外刑。

组词

1. 内刑

2. 户刑

3. 谳刑

近义词

1. 流放

2. 流刑

3. 流亡

反义词

1. 释放

2. 赦免

3. 释归

别人正在浏览...

隘隘亨亨白露北风背毁屏斥不治辞翰大星雕伪雕心鴈爪放榜方本翻身飞走丰肴风灾忿隙溉导高位戈兵横鲠毁替疆宇俭狭椒壼假人假义鲸波怒浪镜浄九九消寒图炬眼慨然应允侉戏两视离列灵契陋薄楼台鹭车满口幔帷默台贫贤剖腹藏珠奇突僿陋申报十二律石灰岩史谈淑圣束制邃冲特惠挺力土贩望夫山五原香桃骨湘乡派闲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