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切齿拊心的意思、切齿拊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切齿拊心的解释

亦作“ 切齿腐心 ”。咬牙捶胸。极端痛恨貌。《战国策·燕策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史记·刺客列传》引作“切齿腐心”。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 引之 曰:腐读为拊。《尔雅》曰:辟,拊心也。 郭 注谓椎胸也。《燕策》正作‘拊心’。”《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 齐襄王 问於 须贾 曰:‘昔我先王,与 魏 同兵伐 宋 ,声气相投。及 燕 人残灭 齐 国, 魏 实与焉。寡人念先王之仇,切齿腐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切齿拊心

释义:形容极度愤恨或痛心的情状。“切齿”指咬牙(表示愤怒),“拊心”指捶胸(表示悲痛),两者结合强调情绪激烈到难以自抑的状态。


详细解析

  1. 字义溯源

    • 切齿:牙齿紧磨,见于《史记·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表愤恨至极。
    • 拊心:以手捶胸,源自《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凸显悲愤交加。
  2. 引申含义

    成语凝结了身体动作与心理状态的关联:

    • 生理表现:咬牙、捶胸是情绪失控时的自然反应,映射内心剧烈冲突。
    • 情感强度:较单纯“愤怒”更甚,含悔恨、痛心等复杂情绪,如对冤屈或憾事的激烈反应。
  3. 典籍用例

    • 《战国策》中樊於期自述“切齿拊心”,因家族被害而悲愤欲绝,后为复仇自刎(《燕策三》)。
    •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对不公事件的强烈抗议,如“民众对贪腐切齿拊心”。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咬牙捶胸,形容痛恨到极点”,引《战国策》为书证。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拊”字条释“拍、击”,例证含“拊心”,佐证其动作内涵。

  3. 《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

    详述典故脉络,强调其由肢体语言转化为情感表达的演化过程。

(注:为符合原则,上述来源均采用学界公认权威工具书,未提供链接因部分典籍无官方电子版,但实体书可通过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切齿拊心”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该成语形容人因极度痛恨而咬牙切齿、捶打胸口的模样,强调情绪激烈且难以抑制的愤恨。其中“切齿”指咬牙(表达愤恨),“拊心”指拍击胸口(表现痛苦或愤怒)。

  2. 出处与演变
    源自《战国策·燕策三》中樊於期的话:“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拊心”被写作“腐心”,二者为通假字,均表捶胸之意。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切齿痛恨、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 反义词:情深义重、深情厚谊。
  4. 用法与例句
    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的强烈憎恨。例如:“金古梁切齿拊心,说道:‘我父母不过是与世无争的贫民百姓,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5. 注意点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中考语文曾将其列为必背词语,需注意其书写和情感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哀蝉曲隘束白槌豹产暴斧保申鄙悰笔资补天抄报逞心如意琛瑞丑角答茬儿道极顶色妒女津二广分彊革劝呵护合金钢红得发紫话题豭熊婕妤怨计局进士擧棘手俊材扩音机料事如神吏曹里门民不畏威名唱脑盖骨辟居破二作三牵丝扳藤擒治穷桑氏曲环区详区中日滋月益试差石火光阴示寂识考厮仆松房宿殃甜差帷帏闻如是文统狎溺袭常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