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太常寺。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棘署选丞,仍见 譙元 之入;章臺辟掾,方喜 赵嘉 之来。”
(2).大理寺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贡院》:“歷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
“棘署”是一个古代官署机构的名称,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太常寺
唐代李商隐在《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中提到“棘署选丞”,这里的“棘署”即代指太常寺。太常寺是古代掌管礼乐、祭祀等事务的重要机构。
大理寺的别称
清代厉荃在《事物异名录》中明确记载:“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大理寺为古代司法机构,负责案件审理和刑狱事务。明代孔贞运的《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中“鸾捷棘署”也印证了这一用法。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机构职能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事物异名录》等古籍或唐代李商隐相关作品。
棘署是一个汉字词语,通过组合"棘"和"署"两个字形成。意指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或理念,在某一地点或场合进行的抗议、示威或集会。它代表了人们对不公正或不满足的态度和行动。
"棘"字的部首是木,它是一种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意义。"署"字的部首是罒,它代表了纸或者书写相关的含义。"棘"字由8个笔画组成,而"署"字由10个笔画组成。
棘署这个词的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字,而现代简体字具有相应的简化形式。在繁体字中,"棘"字的形状保持不变,而"署"字的形状更加复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棘"字的下面有一个"物"字形状的部分,表示与物品相关的意义。而"署"字则由两个"罒"组成,上面的罒表示纸张或刻写的意思,下面的罒则表示文字或者书写的动作。
1. 这次棘署活动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人参加,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2. 他们带着标语牌参与了棘署,呼吁政府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棘木、棘门、签署、署名、署长、署理
近义词:示威、抗议、集会
反义词:和谐、合作、协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