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孔的意思、姬孔的详细解释
姬孔的解释
周公姬旦 与 孔子 的并称。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 姬 孔 之教,与日月以悬天。” 宋 欧阳修 《回贺李待制柬之启》:“伏惟某官懿文经国,敏识造微,学探 姬 孔 之渊源,世济 皋 夔 之德业。” 明 高启 《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诗:“上谈礼乐祖 姬 孔 ,下议制度轻讐玄。”
词语分解
- 姬的解释 姬 ī 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中国汉代宫中的女官。 旧时称妾:姬人。姬妾。姬侍。 旧时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歌姬。 姓。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 孔的解释 孔 ǒ 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很:孔急。孔武有力。 量词,用于窑洞:一孔土窑。 姓。 笔画数:; 部首:子;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姬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合称,特指周公(姬旦)和孔子(孔丘)这两位被后世尊崇为儒家思想文化重要奠基人的先圣。其详细释义如下:
-
核心指代:
- 姬: 指周公旦。他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因姓姬,故以"姬"代指。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周代乃至后世中国礼乐文明和政治制度的基础,被儒家尊为"元圣"。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后世。
- 孔: 指孔子(孔丘)。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周公的思想,系统整理和传授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强调礼乐教化,其学说成为后世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基础。
-
合称意义:
- 儒家道统的象征: "姬孔"并称,代表的是儒家所推崇的道统之源流。周公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先驱和实践者,孔子则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和传播者。后世儒家常将二者并提,视其为儒家文化传统的共同开创者和精神领袖。
- 礼乐文明的化身: 两人共同代表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周公是礼乐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孔子则是礼乐文化的坚定维护者、阐释者和传承者。"姬孔"因此成为礼乐文化或儒家理想政治社会秩序的代名词。
- 圣贤的代称: 在古籍和传统语境中,"姬孔"常用来泛指或尊称古代最伟大的圣贤,尤其是儒家谱系中的圣人。
-
文化内涵与影响:
- "姬孔"并称体现了后世对这两位先哲历史功绩与思想贡献的崇高敬意和一体化认同。他们共同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品格,特别是伦理道德、政治理念和教育思想。
- 这一合称常见于古代典籍、史书、文人的诗文中,用以指代儒家思想的源头、圣贤之道或理想的文化政治传统。例如,常言"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班固《汉书·艺文志》),虽未直接提"姬孔",但脉络清晰;后世则常将周公与孔子并列为儒家道统的起点。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姬孔"有明确条目解释,定义为"周公旦和孔子的并称"。
- 《辞源》(商务印书馆):作为权威的古汉语辞书,对"姬"姓历史人物(如周公)和"孔"(孔子)有详细阐释,其合称"姬孔"的含义蕴含其中。
- 儒家经典及历代注疏: 如《论语》《孟子》《礼记》等,其中多处反映了孔子对周公的尊崇(如《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以及后世儒家将二者并尊的思想脉络。
- 中国古代史书: 如《史记》中的《周本纪》《鲁周公世家》《孔子世家》等,详细记载了周公和孔子的生平事迹与历史地位,为理解"姬孔"并称提供了历史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姬孔”是汉语中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并称,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姬孔”指周公姬旦与孔子的合称。其中:
- 姬:指周公姬旦,周朝初期重要政治家,儒家文化奠基人之一;
- 孔:即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
二、历史背景与文学引用
- 文化象征:两人并称源于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孔子则系统传承并发展儒家学说,后世常将二者并提,强调其思想传承关系。
- 诗文用例:
- 唐代黄滔称“姬孔之教,与日月以悬天”;
- 宋代欧阳修赞某人“学探姬孔之渊源”;
- 明代高启诗中提到“上谈礼乐祖姬孔”,均体现该词在学术与文学中的尊崇地位。
三、使用场景
“姬孔”多用于古代文献、碑铭、颂文中,表达对儒家文化根源的追溯或对学者德业的褒扬,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属文言词汇。
四、补充说明
- 字形解析:“姬”为姓氏,周王室姓姬;“孔”本义为通达,后成为孔子专称。
- 权威性提示:各来源均属古籍或辞书类内容,虽权威性标注中等或低,但释义高度一致,可信度较高。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司直陈公墓志铭》《回贺李待制柬之启》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浅百合花白浪掀天暴虐无道狴圄步落稽猜隙呈正错逜当事啖啮电子读物跌剥诋戏范铸风鲠分强攻心战关东平原光艳艳丱学家呵嘘何足为奇候教见今俭时矫失解名借问近幸炯鉴髡躶老云头眉扬目展名菜孽嬖亲族权近塙核绒裤三教九流埏道商道赏意生世绳治史裁嗜枣戍人条谷提地听会痌瘝在抱王济癖晚籁微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斡运邪辙心浮气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