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岑参的意思、岑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岑参的解释

(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年间进士。曾两次出塞,往来于安西、北庭。后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是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与高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其代表作。有《岑嘉州诗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名“参”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岑”字本义为“小而高的山”,引申为高峻、孤傲之态;“参”字在古汉语中可读作“cān”或“shēn”,作“cān”时意为参与、探究,作“shēn”时指星宿名(参星)或人参。结合其家族背景与唐代文人命名习惯,“岑参”一名可能取“高山之志,参悟天地”的象征意义。

从文学贡献角度,岑参的诗歌以雄奇豪放、描绘边塞风光著称。《中国文学史》评价其作品“开拓了盛唐边塞诗的意境,将自然景观与将士情怀融为一体”,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成为汉语经典意象。其名字中的“参”亦暗合他“参与军旅、参透人生”的经历,反映唐代文人“立功疆场”的理想。

网络扩展解释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以下是对其身份及成就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生平经历

  1. 早年求学:聪颖早慧,五岁读书,九岁能文,十五岁隐居嵩山研习经史。
  2. 仕途与边塞生涯:
    • 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 两次从军西域,先后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封常清幕府判官,驻守边疆六年。
    • 安史之乱后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三、诗歌成就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岑参”并非成语,而是人名。部分资料误将其拆解为姓氏组合,实为对名字的误解。其诗歌中渗透的家国情怀与历史厚重感,至今被广泛传诵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内障班赐半吞半吐苞容朝光称王称伯陈见迟货当身打渔杀家恶行法友腓骨分宥干眼症膏脣拭舌高澹公宦购募国际私法黄台瓜回老谏诤教诲嚼蔬浸淬惊皇失措兢兢干干浸润禁卫军吉善局面磕帀枯耗六班茶丽藻春葩笼鞭鲁阳戈闾弄马坎蛮触相争氓智泥胎拗木枕欧隅前记起居求全之毁上究勝否四合院堂役田阱忝幸体道脱手弹丸威迟窝心气县赏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