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麻带索的意思、披麻带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麻带索的解释

犹披麻带孝。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参见“ 披麻带孝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披麻带索”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为亲人服丧时,身穿粗麻布衣、腰系麻绳的传统丧礼习俗,表达哀悼之情。该词与“披麻带孝”同义,强调服重孝的仪式感。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元代戏曲家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老贼!你年七八十岁,也不识做孝。披麻带索便是孝。” 此处通过角色对话,讽刺仅注重形式而忽略孝道本质的行为。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谓语、状语或宾语,多用于描述丧礼场景或哀悼行为。
    • 成语结构:联合式(由“披麻”和“带索”两个动宾结构组成)。
  4. 近义词与延伸
    常见近义词为“披麻带孝”。部分解释提到其可比喻极度悲伤或绝望(如),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5. 文化背景
    古代丧礼中,麻衣和麻绳象征对逝者的哀思,材质粗糙体现悲痛心境。这一习俗在《礼记》等文献中亦有类似记载,反映传统孝道文化。

示例:
《琵琶记》中蔡公斥责他人:“披麻带索便唤做孝”,凸显了形式化孝道的虚伪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披麻带索》的意思

《披麻带索》是一个成语,表示因为极度悲痛或内心极度忧虑而表现出来的状态或举止。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由于失去亲人或受到重大刺激而哀痛万分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披麻带索》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衣”和“骨”。其中,“衣”表示与衣物有关,“骨”表示与身体有关。总共需要13个笔画书写完整成语。

来源

《披麻带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中。在史书中,相传当鲁国君主季孙行父去世时,他的儿子公子无忌十分悲痛,披着麻衣、系着麻绳,从此以后,这个词成为了形容人们极度悲痛的状态的说法。

繁体

《披麻带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披麻帶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披麻带索」可以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比如,「披」用的是「皮」的形状;「索」当时用的是一个稍微复杂的结构;「麻」也有和现代写法不同的变形。这些字形在演变中逐渐统一和简化。

例句

他接到了母亲车祸去世的电话,顿时披麻带索,痛不欲生。

组词

悲痛欲绝、伤心欲绝、哀恸无比、万分忧伤

近义词

悲不自胜、悲痛至极、痛不欲生、伤心欲死

反义词

喜笑颜开、喜上眉梢、快乐幸福、怡然自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